随着首款PD-L1单抗前几天正式在中国上市,国内目前免疫药物主要有PD-1单抗和PD-L1单抗两大类。大家可能觉得,这两种药物其实是针对同一免疫通路的两个端点,机制上似乎是一致的。其实不然,两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区别,无论是在药物设计、作用机制到临床疗效,甚至耐药处理上都有不同之处。在喜迎首个PD-L1单抗“I”药(英飞凡)上市之际,今天就全面给大家分析PD-1与PD-L1之间的不同。
12月9日,赛诺菲宣布将以68美元/股的价格收购Synthorx所有流通股,收购总金额约为25亿美元。赛诺菲借此收购加强自身肿瘤免疫产品管线,此收购价格较Synthorx上周五收盘价溢价172%。
乳腺癌作为中国女性第一高发恶性肿瘤,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随着早期筛查技术和综合治疗技术的发展,乳腺癌的疗效得到显著的改善。根据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NCI)的数据,乳腺癌的五年存活率已达89.9%。尽管这一数字十分可观,但其中一种亚型——“三阴性乳腺癌(TNBC)”却仍旧存在预后差、复发率高、存活率低的问题。这类病例占全部乳腺癌患者的12%~20%。
罗氏中国今天宣布,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正式批准了帕捷特?(帕妥珠单抗)联合赫赛汀?(曲妥珠单抗)和多西他赛联用于尚未接受抗HER2治疗或化疗的HER2阳性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的一线标准治疗方案。该方案的获批,实现了我国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患者治疗方案的逐步国际化,将为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患者带来更久的生存获益,有助于实现乳腺癌诊疗的慢病化管理,使晚期乳腺癌摆脱“绝症”成为可能。帕妥珠单抗、曲妥珠单抗双靶联合多西他赛是国际上治疗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的标准一线治疗[1]。如今帕捷特?乳腺癌晚期一线适应症在中国获批,不仅对国内患者来说意义重大,也将进一步推动我国晚期乳腺癌规范化诊疗的进程。
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PVTT),一直是肝癌临床治疗的难点,目前临床治疗集中在手术、经导管动脉栓塞化疗(TACE)、放疗,全身治疗(靶向,免疫)以及多种联合治疗策略。今天给大家分享一例不可手术切除的BCLC-C期伴门静脉主干癌栓的肝癌患者,确诊后使用仑伐替尼+国产PD-1单抗特瑞普利单抗(拓益)联合放疗作为新辅助治疗,达到降期后进行手术切除并达到无疾病证据状态,希望可以给临床医生以及患者带来思考。
同情用药(compassionate use)是多年来为重疾患者特设的一项慈善项目,临床医生、药企可以向药品监管机构提出申请,允许临床研究之外的身患绝症或无药可救的某一患者使用在研药物。今年我们协助多位肿瘤患者对接香港“同情用药”申请项目,患者朋友们可以申领国内未上市的免费新药,如劳拉替尼、达克替尼、恩曲替尼等,目前已有多位患者成功拿到药物,并且很多患者反馈病情得到显著缓解,目前在持续申领中。
12月7日,由中国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主办,复旦大学(中山医院)肝癌研究所承办的第十七届全国肝癌学术在上海国际会议中心隆重召开,本届大会云集海内外肝癌领域临床及基础领域顶级专家学者,聚焦肝癌治疗规范化、个体化、综合诊疗理念,共同探讨肝癌诊疗新技术、新策略。今天我们给大家分享来自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肝癌研究所副所长孙惠川教授带来的关于减缓肝癌术后复发的演讲,针对肝癌术后复发转移的紧迫以及目前肝癌术后辅助治疗的研究都做了阐述,希望给肝癌患者带来受益。
12月9日,国家药监局官网显示阿斯利康PD-L1单抗IMFINZI(Durvalumab, 度伐利尤单抗注射液,商品名:英飞凡,简称“I”药)的上市申请(JXSS1800040/41)获得批准。本次国内获批的适应症为用于在接受铂类药物为基础的化疗同步放疗后未出现疾病进展的不可切除、III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治疗。
博际生物医药科技(杭州)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博际生物”)今日宣布,由其自主研发并拥有全球专利的世界上第一个肿瘤靶向性IL-15融合蛋白(BJ-001)已于2019年12月4日在美国得克萨斯圣安东尼奥市的Next Oncology临床中心成功地完成了第一例病人首次给药,目前病人一切正常。
作为日本卫材最赚钱药物之一,仑伐替尼自2018年9月在中国获批上市以来,以月销1亿的业绩一战成名,再加上其与PD-1联用效果惊人,因此仑伐替尼一举一动都牵动着业内的神经。
在刚结束的ESMO ASIA大会上,更新了布加替尼ALTA-1L的研究数据,同时专家也对各个ALK靶向药治疗NSCLC(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进行了对比。在ALK靶向药百家争鸣的时代,究竟哪个药更好?大家如何去选择?一起来看看最新盘点。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们汇总了各个靶点的靶向药物,包含在研及目前临床上市的。今天小编就靶药耐药后的处理进行初步的汇总。
PARP抑制剂奥拉帕利是首个在中国问世的卵巢癌靶向新药,在美国、欧盟、日本还已获批乳腺癌适应症,其跨多个癌种的应用潜力也备受业界关注,在研适应症还包括胰腺癌和前列腺癌等。
日本药企卫材(Eisai)近日宣布,该公司抗癌药Lenvima(中文品牌名:乐卫玛,通用名:lenvatinib,仑伐替尼)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DTC)的新适应症申请已被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受理。这是继2018年9月获批一线治疗肝细胞癌(HCC)适应症之后,该药在中国申请的第二个适应症。
、最近,一种新颖的工程流程可以为脑瘤的治疗提供安全有效的药物剂量,而不会使患者遭受传统化学疗法的毒副作用。 辛辛那提大学教授安德鲁·斯特克(Andrew Steckl)与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研究人员合作,开发了一种针对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或GBM(一种侵袭性脑癌)的新疗法。 他们应用了称为“同轴电纺丝”的工艺来形成含药膜结构。该疗法涉及将材料直接植入手术切除肿瘤后的大脑部分。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Scientific Reports》杂志上。
根据美国FDA官网最新消息,11月份FDA总计批准了8款创新药,包括6款新分子实体(NME)和2款新生物制品。2019年至今,FDA陆续批准的新药共有41款,继2018年的获批大年,2019年最后一个月将获FDA批准的新药数量也十分令人期待。 图1:1995年至今FDA批准的新药数量 8款新药获批,多个“首款”惹眼 表1:FDA批准新药的详细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