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那曲唑片是主治乳腺癌的辅助药物之一,疗效快,是广大患者会选择的药物之一,乳腺癌对女性患者伤害特别大,阿那曲唑片具有很好的功效,那么,服用阿那曲唑片不良反应有哪些?
现今中国癌症形势非常严峻,发病率和死亡率不断飙升,且难以治疗,转移因子口服溶液是一种治疗癌症的辅助性药物,无明显副作用,深得患者的喜欢,那么,肿瘤患者能服用转移因子口服溶液吗?
近年来,我国癌症患者不断增加,肿瘤发病率不断上升,死亡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中国的肿瘤现状正处于严峻的形势,里亚尔能有效治疗肝癌,那么,肝癌放疗后白细胞减少能用里亚尔吗? 里亚尔,又称注射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它不仅能够作用于造血干、祖细胞促进骨髓造血,而且还作用于目前已知体内功能最强的抗原提呈细胞——树突状细胞,以促进免疫应答,调节免疫反应。 注射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作为一个多潜能的造血生长因子,它的主要临床应用是促进骨髓造血,目前在临床上rhGM-CSF已成功地用于治疗恶性肿瘤放、化疗后所致的白细胞减少症,以及用于骨髓移植、再生障碍性贫血和某些存在白细胞低下的免疫缺陷性疾病的治疗等。 注射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适应症:预防和治疗肿瘤放疗或化疗后引起的白细
目前,我国肺癌正处于严峻的形势,发病率不断上升,死亡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且据统计,我国肺癌患者人数居于世界较高水平。金薯叶止血合剂是有效治疗肺癌的辅助性药品之一,那么,血小板低下用金薯叶止血合剂效果好吗?
现今人们的生活节奏快,饮食无规律,睡眠不足,导致患肝癌的人越来越多,且发病率也越来越高。升血小板胶囊是种主要治疗出血性所导致疾病的处方药。它的临床用药效果好,安全性有保障,那么,专科药物升血小板胶囊要吃多久?
择泰(注射用唑来膦酸)适用于恶性肿瘤溶骨性骨转移引起的骨痛,其通过抑制破骨细胞活性来抑制骨吸收,临床应用广泛,疗效确切。择泰的主要成分唑来膦酸中含含氮双膦酸盐,可以抑制蛋白质异戊二烯化,诱导破骨细胞凋亡。
你好,抗癌药物贝伐单抗是全球首个抗肿瘤血管生成药物,是一种重组的人类单克隆IgG1抗体,能够与VEGF蛋白特异性结合,而VEGF在肿瘤的整个生命周期中起到了血管新生和血管维护重要作用。目前已经在临床上发挥其重要的抗癌功效。
你好,靶向药物帕博西尼治疗乳腺癌效果显著。靶向药物帕博西尼(palbociclib)适用于治疗激素受体(HR)阳性、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阴性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乳腺癌,应与芳香化酶抑制剂联合使用作为绝经后女性患者的初始内分泌治疗。
你好,抗癌新药帕博利珠单抗在中国内地是实行统一售价的,一盒的售价是17918元一盒的。因为一盒抗癌新药帕博利珠单抗里面只有一只,也就是说如果病人的体重低于50kg的话,打一针帕博利珠单抗的价格是需要17918的。对于许多家境普通的患者来说,昂贵的治疗费用是很难负担的。
你好,抗癌新特药尼达尼布能抑制肿瘤中高表达的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FGFR)。出于这个原因,研究小组假设,它可能在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中具有活性。
随着现代治疗手段的发展,癌症患者的存活率随之提高,但癌症幸存者的心血管疾病(CVD)发生率却不断上升,心血管疾病已成为该人群长期发病率和死亡率的主要原因。
像对付流感一样,通过一针疫苗来解决问题,在肿瘤领域,特别是肺癌,简直天方夜谭。但早在九年前,我们印象中的“落后国家”古巴就已经研发上市了全球第一支肺癌疫苗。
近几年,免疫治疗在肺癌领域纵横驰骋,地位确立。临床也越来越正视那些在临床研究中不被纳入的患者群体,比如乙肝感染、自免疾病或活动性脑转移的患者等。比如近期在AACR上陆舜教授探究乙肝患者和EGFR/ALK患者能否使用免疫治疗的checkmate870研究,为临床提供了宝贵的临床结论(870研究)。同步,近日,ThoracicCancer杂志上,发表了一篇关于免疫治疗用于活动性脑转移患者的临床疗效探究,活动性脑转相比稳定性脑转,患者的临床治疗更加亟需,碰触了既往临床研究中不被纳入的患者类型。结果如何,细读一下!
骨转移是很多癌种转移的高发器官,晚期乳腺癌骨转移的发生率更居于首位,高达65%-70%。首发症状为骨转移的患者占27%-50%。其中椎体是乳腺癌骨转移的常见部位,约为50%,其次是肋骨、骨盆、颅骨、肱骨等。不同分子分型骨转移发生率也各不相同,以HR+HER2-乳癌发生率最高。而骨转移引起的后果还是不可小觑的,顽固性骨痛、病理性骨折截瘫、高钙血症、功能障碍等高危恶性事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甚至直接导致死亡。因此对于如此高发的骨转移事件,我们乳癌患者应慎重对待。
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的2018年全球癌症负担状况显示:全球癌症负担持续增长,2018年预计将有1810万例新发病例和960万人死亡。全球1/5的男性和1/6的女性将在其一生中患上癌症,更有1/8的男性和1/10的女性将死于癌症[1]。
在PD1/PDL1横行的年代,EGFR/ALK突变被公认为与免疫无缘,靶向药物耐药后脱离不开化疗的“尴尬”类型。在既往的EGFR/ALK靶向药耐药后二线治疗研究(Checkmate057研究/keynote010研究)中,免疫单药仅能跟化疗打成平手,部分还有导致超进展的比例在。在NCCN指南中,也提示EGFR/ALK突变的患者不建议免疫治疗。种种均让EGFR/ALK与免疫的距离越来越远。但是近日,在国外权威杂志Thoracic Cancer上发表了一则国内临床真实治疗案例,采用PD1单抗联合贝伐单抗治疗EGFR突变靶向治疗耐药后的肺癌患者,获得临床疗效,为这一定论开辟了新的突破窗口。一起来看一下该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