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患者无论是吃槐耳颗粒还是吃参一胶囊,都能取得不错的效果。不过,对该药的使用,还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
槐耳颗粒对三阴性乳腺癌有效果的,该药是一种能扶正固本、活血消症的药物,用到乳腺癌治疗期间,可以帮助患者改善胸痛、咳嗽、乏力等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阿法替尼和奥希替尼都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靶向药物,但是针对的靶点不同,所以在治疗效果上面,也就不需要过于的纠结。
舒尼替尼是治疗癌症的靶向药物,其可用于肾癌、胃肠道间质瘤等癌症的治疗。其是一种靶向药物,是通过抑制肿瘤细胞生长,抑制肿瘤血管生长而抗肿瘤的。
克唑替尼是治疗通过基因检测有ALK阳性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该药物在治疗肺癌期间,患者容易出现有恶心呕吐、腹泻、便秘、消化不良、上呼吸道感染、水肿等现象。对于患者出现的这些不良反应,只要是能对症处理,可以得到缓解。
癌症,依旧是我们人类目前最大的医学终极难题,尽管随着影像技术进步、高端医疗设备更新、更多靶向药的问世很多癌症已经能够被我们控制和缩小,5年生存率有所提升。但更加复杂的问题是患者的二次复发。这不仅对患者的身体和心理造成严重的打击,对于治疗也是非常严峻的挑战。临床数据显示,约90%的癌症死亡可归因于肿瘤的复发或转移。
肝细胞癌(HCC)是全球第四大常见癌症,2020年约有90.5万新发病例和83万死亡病例。中国每年约有46.6万新发病例,几乎占全球HCC发病总数的一半。据评估,中国35-74岁人群的监测参与率为37.5%~62.3%。尽管制定了国家监测指南,但由于中国人口众多且各地区发展不平衡,实施全国范围内的HCC监测计划仍充满挑战。Clinical and Molecular Hepatology期刊发表了一篇题为“Urgent Need for Education o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Surveillance Among High-Risk Population in China”的文章,评估了中国高危人群中HCC筛查与监测的现状,揭示了患者对筛查与监测的认知误解,并强调了提升公众对HCC早期诊断和筛查认知的教育的紧迫性。
据英国欣克斯顿的威康桑格研究所(Wellcome Sanger Institute, Hinxton, UK)2025年1月21日提供的消息,新研究发现长期DNA损伤与癌症有关(New Research Uncovers Long-Lived DNA Damage Linked to Cancer)。
普拉替尼可用于甲状腺癌、非小细胞肺癌等病症的药物
阿昔替尼与卡博替尼都可用于肾癌的辅助治疗,至于哪个药更好,其实也不太好比较,这也是因人而异,有的患者用阿昔替尼效果好,有的患者用卡博替尼效果好。
阿法替尼是用于非小细胞肺癌方面的一种靶向药物,一般来说,靶向药物的副作用就比较少,阿法替尼也不例外,其产生的副作用也会少一些。比如,高血压、蛋白尿、手足综合征、头痛、浑身乏力等。这些副作用对患者的治疗影响并不大。
金刺参九正合剂是刺梨果、苦参以及金荞麦加工而成的一种有解毒散结、和胃生津作用的苗药。该药物主要是用于癌症的辅助治疗期间。
来那度胺是用于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药物,其往往是与地塞米松联合使用的。两者联合使用的用法用量方面的问题,必须要遵医嘱。
普拉替尼是用于治疗之前用过铂类化疗方案治疗,但是疾病仍处于进展中的RET基因融合阳性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
达克替尼是用于非小细胞肺癌治疗的第二代靶向药物,主要针对的是EGFR基因突变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
颅咽管瘤是一种罕见的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占所有颅内肿瘤的1.2%-4%。虽然通常被认为是一种儿童肿瘤,但50%的颅咽管瘤在成年后被诊断出来。颅咽管瘤生长缓慢,当肿瘤压迫周围结构,如垂体、视交叉和第三脑室时,就会出现相应症状,包括垂体功能低下、视觉障碍和梗阻性脑积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