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分子时钟”距离预测癌症更近一步
日前,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计算生物学研究所与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的研究人员在《基因组生物学》杂志上合作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成果表明,生命周期中细胞分裂导致的DNA分子变异积累可被用于癌症发生风险的预测。
组织细胞的分裂速度与该组织的癌症发生风险高度相关。研究人员利用计算建模方法设计了一个“分子时钟”,并利用它对个体特定组织生命周期中细胞分裂的次数进行估算。他们同时针对一种只在DNA特定序列上发生的修饰,即DNA甲基化修饰,设计出变异的“有丝分裂时钟”运行节律。
研究表明,基因组特定位点的DNA甲基化会随着个体生理年龄的增加而积累,这一发现表明可利用这一“分子时钟”对个体年龄进行精确预测。然而,同一个体中不同器官组织虽然具有相同的生理年龄,但却具有不同的癌症发生风险,因此该基于DNA甲基化的早期“时钟”无法用于癌症发生的风险预测。
由计算生物学所研究员、英国伦敦大学学院教授Andrew Teschendorff领导的研究组,构建了一种新“分子时钟”用于预测组织干细胞的分裂次数。
研究发现,癌症细胞的有丝分裂节律明显加速,该现象同样发生于包括乳腺及肺等多种组织癌前病变过程中,提示基于这种新的“分子时钟”研究可用于癌症发生风险的预测。
专家认为,这一发现揭示了对相应细胞类型DNA甲基化水平进行检查可用于癌症的风险预测及相关早期检测方法的开发。
同类文章排行
- 特瑞普利单抗输完一直低烧几天能好
- 舒沃替尼服用期间能吃莫西沙星片么
- 氟泽雷塞二赠三最简单三个步骤
- 德曲妥珠单抗还要加免疫药吗
- 瑞普替尼能接着恩曲替尼吃吗
- 服完伏美替尼可以睡觉吗
- 吃依西美坦能喝藿香正气水不
- 吃依西美坦可以喝黄芪党参汤吗
- 服用酒石酸长春瑞滨会引起小腿疼痛不能走路吗
- 多年服用克唑替尼患者出现多处皮下硬块
最新资讯文章
您的浏览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