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癌症药物网! 收藏本站 在线留言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癌症药物网

专一的癌症药物网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

400-700-0899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动态 » 这款EGFR靶向药「换个用法」就能破解「肺控脑不控」难题?控制率100%,中位PFS已超20个月!

这款EGFR靶向药「换个用法」就能破解「肺控脑不控」难题?控制率100%,中位PFS已超20个月!

文章出处:癌症药物网 人气:-发表时间:2025-09-11 20:37:00


  靶向药的出现,让许多EGFR突变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抓住了「救命稻草」,可「肺控脑不控」这个终极「Boss」仍难以撼动——这类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CNS)转移风险极高,不仅确诊时就有25%-40%已出现脑转移,病程中脑转移发生率甚至会攀升至50%。一旦发生脑转移,患者的生活质量也会因头痛、视力下降等症状大打折扣,生存期也会大幅缩短,后续治疗非常棘手。


  近日,中国研究团队发表在肿瘤治疗领域权威杂志JAMAOncology上的II期ACHIEVE试验[1]带来了新突破——针对EGFR突变NSCLC脑转移患者,靶向药阿美替尼「换个用法」就能取得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长达20.5个月,12个月PFS率达62.1%的「惊艳效果」!这项研究到底如何破解肺癌患者脑转难题?我们一起来看!


  控制率100%!「加量」阿美替尼,「增效」治脑转!


  在EGFR突变的晚期NSCLC治疗里,EGFR靶向药早已是「主力军」——多项III期临床试验都证明,比起传统化疗,EGFR靶向药效果更好、副作用也更小,已成为了这类患者的标准一线治疗方案。


  其中,第三代EGFR靶向药又比第一代更有优势——它能更好地穿透血脑屏障,对脑部病灶的控制效果更强,患者的生存期也更长,所以目前被推荐为这类患者的首选。比如我们要聊的阿美替尼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它凭借III期AENEAS研究的优异数据,已在中国获批用于EGFR突变晚期NSCLC的一线治疗。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在AENEAS研究中,针对基线就有脑转移的患者,阿美替尼的表现明显优于第一代靶向药吉非替尼:颅内客观缓解率(ORR)达到62.7%,远高于吉非替尼的49.1%;中位颅内PFS更是长达29个月,是吉非替尼(8.3个月)的3倍多。


  可即便如此,脑转移患者的生存情况依然比无脑转移的患者差,临床依然需要更有效的治疗方案。这时候,一个「简单粗暴」的探索方向进入了研究者的视线——「加量」。


  既往II期研究显示,高剂量奥希替尼(160mg/天)用于既往靶向药治疗进展的EGFRT790M阳性脑转移患者,能实现55%的颅内ORR和7.6个月的中位PFS;而阿美替尼的药代动力学研究也发现,把剂量从55mg增加到220mg时,药物在体内的暴露量会增加,同时安全性还能保持在可接受范围。那么,高剂量阿美替尼能不能成为晚期肺癌脑转移患者的「更强方案」呢?ACHIEVE试验应运而生。


  前瞻性、多中心、单臂、开放性II期ACHIEVE研究在中国10家中心开展,旨在评估高剂量阿美替尼对初治携带EGFR突变伴脑转移NSCLC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并基于外周血的生物标记物进行获益人群探索。入组患者每日接受一次165mg的阿美替尼口服治疗,直至疾病进展、出现不可接受的毒性、撤回知情同意或死亡。主要终点为研究者根据RECISTv1.1标准评估的12个月的PFS率;次要终点包括颅内PFS、系统ORR、颅内ORR、系统缓解持续时间(DOR)、颅内DOR、系统疾病控制率(DCR)、颅内DCR和总生存期(OS)。


  最终,共有63例患者被纳入总体研究人群,49例纳入中枢神经系统(CNS)可评估患者群体。63例患者的中位年龄为60岁(47-76岁),其中女性39例(61.9%)。33例(52.4%)患者存在EGFR19外显子缺失,30例(47.6%)为21外显子L858R突变,29例(46.0%)携带TP53共突变。21例(33.3%)患者的转移病灶仅位于大脑,42例(66.7%)存在同时的外周转移。12例(19.0%)为有症状的脑转移患者。


  经过中位28.8个月的随访,试验结果让人眼前一亮,尤其是对脑部病灶的控制效果。


  首先看主要终点:12个月PFS率达62.1%(95%CI48.7-73.0),中位PFS达到20.5个月(95%CI12.0-26.9),24个月PFS率为40.8%(95%CI28.2-53.1)。要知道,之前常规剂量阿美替尼在脑转移患者中的中位PFS约15.3个月(AENEAS研究),高剂量直接延长了5个多月;而对比FLAURA研究中奥希替尼治疗脑转移患者15.2个月的中位PFS,高剂量阿美替尼也更有优势。


  再看脑部病灶的控制情况:在总体研究人群中,颅内ORR(肿瘤缩小≥30%或消失的比例)为82.5%(95%CI70.9-90.9),其中33.3%的患者脑部病灶完全消失(完全缓解,CR),颅内DCR为100%;在49例CNS可评估患者中,颅内ORR更是达到85.7%(95%CI72.8-94.1)。更关键的是,颅内PFS的表现更出色:中位颅内PFS尚未达到(95%CI22.3个月-未达到),12个月颅内PFS率76.8%,24个月仍有62.3%——这意味着超过六成患者在2年后,脑部病灶仍未进展。



  全身疗效也不逊色:总体研究人群中的全身ORR达88.9%(95%CI78.4-95.4),DCR为100%;中位全身缓解持续时间(DoR)21.4个月。值得一提的是,81.6%的CNS可评估患者同时实现了脑部和全身病灶的缓解——这说明高剂量阿美替尼既能穿透血脑屏障,又能控制全身肿瘤,真正做到「肺脑同治」。


  安全性方面,副作用也在可控范围内:最常见治疗相关不良事件(TRAEs)为血清肌酸激酶磷酸化酶升高、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及血清乳酸脱氢酶升高。没有发生与治疗相关的死亡事件。


  研究团队还收集了患者基线时和第2周期第1天的血浆样本,对ctDNA能否作为疗效的「预测信号」进行了探索:基线时,75%的患者血浆ctDNA中能检测到EGFR突变;治疗1个周期后,77.8%的患者EGFR突变被清除,这些EGFR突变清除的患者,生存期显著更长——中位PFS达23.8个月,而未清除的患者仅7.5个月。多因素分析显示,治疗1周期后EGFR清除,是PFS延长的独立预测因素(HR0.14,95%CI0.04-0.47,P=0.001)。这意味着,治疗1个月后查个血ctDNA就能大致判断患者是否能从高剂量阿美替尼中获益,为「精准调整治疗」提供了依据。


  总的来说,高剂量阿美替尼作为一线治疗,能为EGFR突变NSCLC脑转移患者带来长期生存获益,且安全性可控。对这部分NSCLC患者来说,这项研究的意义不止是「多了一种治疗选择」,也传递出一个重要信号:脑转移不再是「治疗死角」,随着药物方案的优化、生物标志物的探索,越来越多的患者能实现「长期带瘤生存」。期待更多研究让「肺脑同治」更精准、更有效,让每一位患者都能活得更久、更好。


  文章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此文关键字:这款EGFR靶向药「换个用法」就能破解「肺控脑不控」难题?控制率100%,中位PFS已超20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