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直肠癌在中国发病率排名前三,但结直肠癌是诸多癌变中为人类了解最全面、研究最彻底的一类,且还是为数不多的几种看得见、治得好的癌变。《“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倡“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的理念,早癌筛查是预防结直肠癌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日前,韩国食品药品安全处发表消息称,韩国某食品企业生产的调味油中检出苯并芘超标,责令停止销售并召回相关产品。早在2012年,韩国农心公司生产的6款方便面产品因检出苯并芘超标被召回。这个次次露面都上头条的苯并芘,究竟是个什么东西?为什么要关注它?
研究发现,鱼类含有丰富的DHA和EPA等不饱和脂肪酸,而这些不饱和脂肪酸与乳癌发病风险降低有密切联系。因此,女性常吃鱼肉可降低乳腺癌风险。
中医讲究药食同源,特别是对于那些得了乳腺癌的女性而言,日常除了要注意科学的治疗方法之外,事实上也要注意一些健康的饮食原则。比如多吃一些具有抑制癌细胞扩散的食物,少吃会引起癌细胞扩散的食物等等。那么乳腺癌患者日常要如何科学饮食呢?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高峰期为40~55岁之间,绝经期前后的妇女发病率较高,但近年来逐渐朝低龄化发展。1月16日,青年歌手姚贝娜因乳腺癌病逝。消息传出,不禁让人惋惜不已,感叹如此年轻的生命竟也被乳腺癌相中。姚贝娜是2011年发病的,发病初期,她在镜中发现左乳上有类似酒窝的浅淡痕迹。这说明当时已有肿瘤组织粘连表皮了。2011年,姚贝娜应该还不到30岁,从医学上说,乳腺癌初发年龄低于35岁,是高复发的一个重要因素,初发疾病年龄越小,复发率越高。
女性身体内雌激素含量过高是引发乳腺癌很大的因素,而大豆含有的植物型雌激素能有效地抑制人体内雌激素的产生。实验证明,常吃豆粉的一组老鼠患乳腺癌比例较未吃者低70%。
我们每个人的身体里确实都有癌细胞。但这句话又该怎么科学的解释一下呢?难道人人都会得癌症?癌细胞是怎么被咱给激发出来的?怎样才能不把它们招出来?”
以下是常见癌症的早期特征和表现,很多都是非常常见的不适,难以引起注意。恶性肿瘤来源于正常细胞,恰恰隐藏在不经意的情况下,千万不要给它们可乘之机。
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的一项研究表明,与完全不吃坚果的人相比,平均每周吃坚果的频率越高的人死亡风险越低,平均每周吃7次以上坚果的人死亡风险降低20%。从死因分析发现,因患癌症、心脏病和肺炎等呼吸道疾病而死亡的风险更低。
重庆红楼医院指出,经常吃宵夜或晚饭吃得太晚,都会增加胃的负担,长期下去会增加患胃癌的风险。因为胃粘膜上皮细胞每隔2-3天就要再生一次。而这一再生过程,一般是在夜间胃肠道休息时进行的。如果经常在夜间进餐,胃粘膜就不能得到及时修复。另外,晚上吃的食物留在胃里,会促进胃液大量分泌,对胃粘膜产生刺激作用,导致抵抗力减弱,出现溃疡。如果常吃一些油炸、烧烤、腊制食品,里面的致癌物质会进一步伤害胃部,并最终导致胃癌发生。
癌症诊断不能听风就是雨,癌症的早期表现是为确诊提供线索,只是怀疑可能是癌症,不能就此认为一定患了癌而带来不必要的恐慌。想要揪出癌症,可没有那么简单。通常癌症的诊断要结合以下几方面的检查资料信息,综合进行判断。
据英国媒体近日报道,来自泰国曼谷的女子珍妮,今年27岁,原来有着姣好的面貌。去年年底,珍妮因为两颗牙疼痛到医院就诊。她原以为只需要将牙齿补一补就好了,但是来到医院之后,牙医居然无法诊断出她的问题。于是她前往韩国首尔寻找专家进行诊断。
现在的人越来越在意运动,很多人说走路就是一种好运动,不用器械,可以治病、治癌、走了路就不用吃药了,其实这是言过其实了。
酒可伤身,酒也可养身,而适量的喝酒便是养生之道,而酗酒便是伤身之术。酒有很多种,白酒,啤酒,红葡萄酒等,尤其是红葡萄酒要比白酒更养生。据介绍,每天喝红葡萄酒可降低肺癌的发病率,这是真的吗?
2010年12月,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发布的《室内空气质量指南》,首次公布了对身体健康产生影响的室内空气有毒物质及量化标准。其中列举了室内空气中的主要化学污染物,苯、甲醛和放射性氡等物质赫然在列。而在我国颁布实施的《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中,甲醛、苯等也被写入室内环境污染“黑名单”。
日常生活中,有部分人偏好一些饮食习惯,殊不知正是这些普普通通的饮食习惯,短期不会对我们的身体有什么影响,但长此以往,犹如给我们的健康埋下一颗定时炸弹,甚至使这些人罹患癌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