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胃癌是起源于胃黏膜上皮的恶性肿瘤,常有较为明确的上消化道症状,如上腹不适、进食后饱胀、食欲下降、乏力,晚期常可出现贫血、消瘦、营养不良甚至恶病质等表现。康力欣胶囊中阿魏能消积、散痞、杀虫;九香虫能理气止痛、温中助阳;丁香能温中降逆、补肾助阳;木香能行气止痛、健脾消食;大黄能泻热通肠、凉血解毒、逐瘀通经;姜黄能破血行气、通经止痛;冬虫夏草能补肺益肾、止血,化痰;诃子能涩肠敛肺、降火利咽,这些成分合用,能保护骨髓造血机能、升高白细胞、提高人体免疫力,对胃癌疗效确切。
免疫治疗在胃癌的发展曲曲折折,今年伴随着K药的一线失利,胃癌目前的成绩仍然停留在后线PDL1阳性的患者用药上。但是有效率依然比较有限15.5%。因此作为胃癌患者,我该如何巧妙地正确地利用好免疫药物,是我们今天的主题。
就在昨夜,阿斯利康官网公布奥希替尼(泰瑞沙,AZD9291)一线治疗EGFR突变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FLAURA研究结果,相比一代靶向药吉非替尼/厄洛替尼,奥希替尼成功取得了统计学意义的生存获益!时隔30年,NSCLC终于迎来了能延长生存时间的靶向药!
评价卡铂、紫杉醇加安慰剂/贝伐珠单抗治疗上皮性卵巢癌/输卵管癌/原发性腹膜癌安全和有效性III期临床研究
癌症不仅摧残患者健康的身躯,沉重的药费负担导致的“久病致贫”更是普遍现象。在抗肿瘤新药不断更新的今天,很多患者通过参加临床试验获得了免费试用最新药物的机会,获得了更长的生存获益,减轻整个家庭的经济负担。尤其是对于有敏感突变的患者,临床实验可能是最佳的治疗选择。肺癌八大常见基因突变,在国内外均有不少研究成果,找药宝典帮助患者联系各大药厂,罗列如下的重点临床试验,期望所有患者都能用上好药。
如今,肺癌的治疗已经进入到个体化分子靶向“精准”治疗的时代。靶向治疗通过基因或分子的选择,有针对性地杀死恶性肿瘤细胞,而几乎不影响正常细胞,具有“高效低毒”的特点。对于EGFR突变的肺癌患者,靶向治疗无疑成为他们更好的治疗选择。然而,肺癌的靶向治疗又有EGFR第一、二、三代靶向药可供选择,到底该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案呢?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将帮助大家整理出各类靶向药的主要特点。今天就先从第二代靶向药——阿法替尼开始。
很多肺癌患者会有这样的误区,根治性手术就代表着癌症的治愈,辅助治疗难以取得斗争的胜利。其实不然,就目前的医疗手段而言,无论是手术还是辅助治疗都不能彻底治愈癌症。事实上,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肉眼可见的肿瘤被消灭,但癌细胞不一定完全被清除,甚至某些部位可能已经有潜伏的病灶或微转移灶。但是,定期复查可以有利于早期发现癌症的复发或转移。
2019年8月9日中国非小细胞肺癌(NSCLC)稀有驱动基因全国多中心研究(LC-IRICA研究)项目启动会在上海隆重召开,来自全国近百家三甲医院的肺癌权威临床专家同见证一项全国多中心联动、多学科协作的大样本前瞻性研究正式启动。
就目前的靶向药物而言,耐药几乎一定会发生,只是时间长短不一样。有的原发性耐药,服药一个月后疾病就进展了,有的可能持续十年才会出现疾病进展。
日前,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MedChemComm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伯明翰大学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表示,来自一种花园中常见植物—小白菊(feverfew)中的特殊化合物或具有潜在的抗癌特性。文章中,研究人员从小白菊中提取出了这种化合物并对其进行修饰以便其在实验室中能用来杀灭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CLL)细胞。
意大利国家研究委员会遗传与生物物理研究所(CNR-IGB)与癌症研究基金会分子肿瘤研究所(IFOM)的科学家研究发现,目前正在使用的一些针对不同适应症的药物可能具有阻断癌细胞转移和扩散的功效,如治疗哮喘病的药物布地奈德(budesonide)可以减少乳腺癌细胞的转移扩散。该研究成果发表在最新一期的《癌症研究》上。
如果能从癌症中找到什么安慰的话,那就是这种毁灭性的疾病会随着患者的死亡而消亡。至少长期以来人们是这么认为的。然而,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英国、澳大利亚、美国、苏里南、印度、智利、巴拿马、格林纳达、肯尼亚、伯利兹、巴西、南非、墨西哥、尼加拉瓜、尼日利亚、希腊、萨摩亚、俄罗斯、委内瑞拉、葡萄牙、乌克兰、塞内加尔、荷兰、亚美尼亚、乌拉圭、法国、意大利、厄瓜多尔、冈比亚、乌干达、哥伦比亚、奥地利、巴基斯坦、罗马尼亚、土耳其、巴拉圭和马拉维的研究人员发现了一些可传播的癌症,可从一个宿主传播到另一个宿主。事实上,一种称为犬传染性性病瘤(canine transmissible venereal tumor, CTVT)的传染性癌症已成功地在狗身上持续存在了数千年。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2019年8月2日的Science期刊上,论文标题为“S
8月1日,国际学术期刊Cancer Cell 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惠利健研究组、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李亦学研究组、第二军医大学附属东方肝胆外科医院张海斌研究组以及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施晓雷合作的题为A Pharmacogenomic Landscape in Human Liver Cancers 的研究论文。该工作报道了目前最大的肝癌细胞模型平台和最详细的肝癌细胞药物基因组学。通过整合大规模测序和高通量药物筛选数据,研究人员建立了肝癌中基因组变异与药物响应的相关性,发现了新的治疗靶点和分子标志物(如图)。
前列腺癌是指发生在前列腺的上皮性恶性肿瘤。2004年WHO《泌尿系统及男性生殖器官肿瘤病理学和遗传学》中前列腺癌病理类型上包括腺癌(腺泡腺癌)、导管腺癌、尿路上皮癌、鳞状细胞癌、腺鳞癌。其中前列腺腺癌占95%以上,因此,通常我们所说的前列腺癌就是指前列腺腺癌。发病随年龄而增长,其发病率有明显的地区差异,欧美地区较高,亚洲地区发病率较低。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仅次于肺癌,位居癌症死亡的第二位。在大多数病例中,前列腺癌在年龄较大的男性中发展缓慢,并不会导致死亡。
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castration-resistant prostate cancer, CRPC)是一种致命性的晚期前列腺癌形式。在CRPC中,肿瘤可以独立生长,不再需要雄激素受体(androgen receptor, AR)的外部刺激。因此,在雄激素剥夺疗法(androgen deprivation therapy, ADT)之后,CRPC会复发并且是无法治愈的。 在ADT治疗后的低雄激素环境中,重新激活AR信号会促进CRPC产生。这种AR活性通过多种机制发生,包括诸如VAV3之类的AR共激活因子的上调和诸如临床相关的AR-V7之类的组成性AR变体的表达。AR-V7缺乏配体结合结构域,与预后不良相关。 瑞考伐普坦(relcovaptan)化学结构式。 美国迈阿密大学的研究人员之前已
胰腺导管腺癌(PDAC)是最常见的胰腺癌,是美国第三大常见癌症致死原因,在英国排名第五。尽管发病率存在显着差异,但PDAC导致的死亡人数超过了乳腺癌。导致这些黯淡的统计数据最重要的原因是诊断晚和治疗无效。 PDAC是一种恶性肿瘤,侵袭性强,治疗困难。到目前为止,唯一的治疗方法是彻底切除肿瘤。不幸的是,因为PDAC通常是无症状的,当它被诊断出来的时候,80%到90%的病人都到了手术无法治愈的地步。因此,由于PDAC的低存活率,它仍然是当今生物医学的主要挑战之一--只有5%的患者在确诊后5年仍然存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