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中美科学家联合研发药剂 将有助于癌症的治疗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俄罗斯科学家通过对海蜗牛毒液的实验研究开发出一种强力镇痛剂,未来或将取代目前癌症治疗中经常使用的鸦片类强效止痛药。
由俄罗斯、美国和中国科学家组成的国际科研小组已对从有毒鱼类和贝类中提取的毒素对各种不同受体的作用特性开展多年研究。2015年,俄罗斯科学院生物化学研究所揭示了贝类毒素α-芋螺毒素的作用机理,借助X射线结晶学确定了物质的分子结构并因此可以开始研制新的止痛药。神经信号分子基础部主任、科研项目负责人维克托·采特林(Victor Tsetlin)介绍说:“虽然所获资料可以成为研发药剂的基础,但对海蜗牛毒液尚未完全研究清楚。”
研究人员以已被证实的毒素会识别“需要狩猎”的受体的资料作为科研基础。俄罗斯科学家与中国生物化学家共同研发出用一些印度洋温水海域的海洋鱼类的毒素制成的镇痛剂,目前正在进行临床实验并在癌症特别严重的情况下使用。科学家认为,新一代镇痛剂可以逐步取代鸦片制剂。尽管存在许多副作用以及药物成瘾的风险,但鸦片制剂至今仍是重疾时唯一有效的止痛药。蜗牛毒液则提供了新的机会,可以解除身体某些特定部位的疼痛而不会对其他器官造成影响。
采特林介绍说:“通过对蜗牛芋螺毒素进行的实验我们成功弄清楚了毒素进入生物体内之后是如何阻断神经末梢信号的。”这里指的不仅是运动活性信号,也包括痛感信号。α-芋螺毒素是蜗牛毒液的成分之一,直接导入“需要的”受体的支脉,阻断其向大脑传输信息。
生物化学专家们并未急于宣布已研发成功,因为自然界存在一百多种芋螺毒素,其中每一种都针对特定类型的神经细胞。目前尚未能确定哪一种毒素适合于哪一种类型的神经元。据采特林介绍,目前正在对芋螺毒素进行研究。科学家们只有在完成研究工作后才会开始研制可以解除剧痛但不影响临近器官的止痛药剂。
本文刊载自《环球时报》“透视俄罗斯”专刊,内容由《俄罗斯报》提供。
同类文章排行
- 重磅!四抗ADC,来了!
- PD-L1抑制剂联合个体化肿瘤新抗原疫苗PGV001治疗尿路上皮癌!
- 来了解一下下一代肺癌免疫疗法以及进展情况
- “冻死”癌细胞!空调开低,抑制肿瘤生长!胃癌患者记得做好这3件事
- ROS1抑制剂己二酸他雷替尼斩获FDA重磅上市批准!
- 化疗联合抗PD-1或抗PD-L1治疗晚期PD-L1阴性鳞状细胞肺癌有效吗?
- 支气管洗涤液上清液作为新型液体活检标本,用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基因组分析的价值
- 靶向治疗饮食红黑榜!吃错一口药效减半,这份救命饮食指南速存!
- 对多种肿瘤有效的DB-1310,EGFR阳性肺癌有效率44%,生存期显著延长!
- 安进公司Imdelltra三期试验大捷,小细胞肺癌患者中位总生存期延长5个月
最新资讯文章
您的浏览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