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nes & Devel:揭秘乳腺癌细胞可塑性产生的分子机制
目前,治疗乳腺癌的一大障碍就是癌细胞会不断改变方式来对疗法产生耐受性,理解介导癌细胞可塑性的细胞机制或能帮助开发新型的乳腺癌疗法;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Genes & Development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贝勒医学院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乳腺癌细胞或能在两种形式的细胞表面分子之间移动,即CD44分子—CD44s和CD44v;主要表达CD44s的乳腺癌细胞会增加转移的行为及对疗法的耐受性,而主要表达CD44v的癌细胞则会增加癌细胞的增殖特性。
图片来源:Tom Misteli, Ph.D., and Karen Meaburn, Ph.D. at the NIH IRP.
研究者Chonghui Cheng说道,我们的目标是理解促进乳腺癌细胞变得异质性的分子机制,异质性是癌细胞难以治疗的一种原因;文章中,研究人员对乳腺癌干细胞进行了深入研究,这类细胞能够产生不同特性的细胞,而这种特性主要表现在细胞表面分子CD44上。CD44是癌症干细胞的一种已知标志物,CD44基因能通过选择性剪接的方式产生CD44s和CD44v两种蛋白,研究者调查了这两种分子在乳腺癌细胞中表达的差异型,他们想知道是否不同形式的CD44分子会引发不同的疾病结果。
文章中,研究者发现,在乳腺癌中,CD44s和CD44v两种CD44分子具有不同的生物学功能,乳腺癌细胞能利用不同形式的CD44分子,同时还能在两种CD44分子之间不断转换,表达高水平CD44s的癌细胞具有癌症干细胞的特性,其更趋向于具有转移性或复发性,而且能对疗法产生耐受性;而当其转换到表达CD44v时,其就会携带较少的癌症干细胞特性,但却会增加癌细胞的增殖特性,选择性剪接是一种促进CD44分子转换的特殊机制。
研究者表示,通过操控两种CD44分子的水平或许就能改变癌细胞的特性,从而增加癌细胞对疗法的敏感性。最后研究者Cheng说道,我们推测,或许还有其它基因也会经历选择性剪接的过程从而改变细胞的命运,同时或许还会改变细胞的可塑性从而引发癌症异质性的发生。(生物谷Bioon.com)
文章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同类文章排行
- 这款EGFR靶向药「换个用法」就能破解「肺控脑不控」难题?控制率100%,中位PFS已超20个月!
- 8月重磅!药监局批准3款NK细胞,为肝癌、胃癌、肺癌等带来生命火种,最长无病生存近4年
- 在肝癌治疗中添加细胞疫苗可减缓癌症进展,病情无进展生存时间大幅度提升80%!
- 质子与光子全脑全脊髓照射治疗软脑膜病变的真实世界经验
- 年轻人胃癌发病率30年翻一番
- 聚焦生存差异|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患者短期与长期生存的相关因素分析
- 女演员片场呕血确诊癌症!本人崩溃发声
- 柳叶刀惊曝:AI让医生“自废武功” 癌症检出率崩盘
- 全球首个HER2突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口服靶向药圣赫途在华获批
- 宗艾替尼在华获批,用于非小细胞肺癌治疗
最新资讯文章
您的浏览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