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治疗为更多食管癌患者提供长期生存获益
我国每年新发食管癌约24.6万例,死亡18.8万例,为促进我国食管癌领域权威专家与多学科医生合作交流,引领我国食管癌综合诊疗水平进入新阶段,由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副院长、北京癌症防治学会轮值理事长沈琳教授担任主任委员的“北京癌症防治学会食管癌专业委员会”,9月6日在北京正式成立。专委会成员单位来自北京大学肿瘤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等全国70多所医院,覆盖了内科、外科、放疗科、影像、病理科等学科的临床医生和从事基础医学研究的学者。
沈琳教授介绍,中国食管癌发病及死亡均占全球的一半以上,目前我国中晚期食管癌患者5年生存率甚至不足20%。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食管癌早期症状隐匿,筛查难度大,导致70%的食管癌患者确诊时已是中晚期,治疗难度大,治疗手段有限且患者预后差,特别是晚期患者由于肿瘤负荷高往往已失去根治性手术的机会。另一方面是由于中国的食管癌在发病人群、高危因素及病理类型上等都西方国家存在显着差异,西方以食管腺癌高发,而中国90%以上患者都是食管鳞癌。
沈琳教授表示,相比其它癌种,在食管癌治疗手段和生存改善方面数十年来均未取得突破性进展,近年来免疫治疗在食管癌治疗上获得的成功突破这一“瓶颈”,免疫治疗联合化疗或其他疗法将为更多食管癌患者提供长期生存获益。
研究显示,免疫治疗帕博利珠单抗对比化疗治疗PD-L1表达阳性食管鳞癌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时间由5.4个月增加到12个月,死亡风险降低62%,达到一年以上生存的患者是化疗组的三倍,其疗效、长期生存获益和安全性都显着优于传统标准治疗且中国人群获益更佳。2019年全球首个食管癌免疫治疗药物帕博利珠单抗在美国获批上市,2020年6月帕博利珠单抗用于二线晚期食管鳞癌患者治疗在中国获批。
专委会顾问、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主任医师樊青霞教授说:“免疫治疗让我们看到了食管鳞癌治疗的曙光,帕博利珠单抗免疫治疗在食管癌二线治疗上的成功令人倍感鼓舞,今后如果将其用于一线治疗甚至更早阶段,可能将会有更多的食管癌患者从中获益。”
沈琳教授说:“由于食管癌初治患者的免疫环境更利于免疫治疗,因此我们对帕博利珠单抗在一线取得更好的疗效充满期待。在即将到来的欧洲肿瘤内科学会年会(ESMO)上,帕博利珠单抗联合化疗用于食管癌一线治疗的试验阳性结果将公布,这将是全球首个PD-1抑制剂联合化疗在一线食管癌治疗中对比化疗方案的临床试验,作为主要研究者之一,我相信即将公布的一线治疗研究结果有望改写食管癌治疗格局。”
文章俩月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同类文章排行
- 这款EGFR靶向药「换个用法」就能破解「肺控脑不控」难题?控制率100%,中位PFS已超20个月!
- 8月重磅!药监局批准3款NK细胞,为肝癌、胃癌、肺癌等带来生命火种,最长无病生存近4年
- 在肝癌治疗中添加细胞疫苗可减缓癌症进展,病情无进展生存时间大幅度提升80%!
- 质子与光子全脑全脊髓照射治疗软脑膜病变的真实世界经验
- 年轻人胃癌发病率30年翻一番
- 聚焦生存差异|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患者短期与长期生存的相关因素分析
- 女演员片场呕血确诊癌症!本人崩溃发声
- 柳叶刀惊曝:AI让医生“自废武功” 癌症检出率崩盘
- 全球首个HER2突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口服靶向药圣赫途在华获批
- 宗艾替尼在华获批,用于非小细胞肺癌治疗
最新资讯文章
您的浏览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