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公认的23种致癌因素公布!防癌,请收好这5张表格!
文章源自癌症俱乐部
想要远离癌症,就要从科学认识癌症开始。哪些因素会导致癌症?
2019年,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院长赫捷院士和癌症早诊早治办公室主任陈万青教授发表在《柳叶刀—全球健康》上的一项研究,这份研究使用了中国大陆31个省2014年成人癌症死亡率数据,共纳入了23种被国际癌症研究署或世界癌症研究基金会确定的常见致癌因素。而总结出的中国各省份最主要致癌危险因素有23个,可以分为5类。
超过四成的癌症死亡可避免
研究结果显示:在20岁及以上成人中,每年有103.6万人死于上述23种致癌因素引起的各种癌症,占全部20岁及以上癌症死亡人数(约为229万人)的45.2%。
换句话说,只要防控好23种致癌因素,中国每年超过100万人可避免死于癌症。其中51.2%的男性癌症死亡和34.9%的女性癌症死亡,是可以避免的。
男性中,超过70%的卡波西肉瘤、鼻咽癌、肛门癌、口咽癌、肝癌、喉癌和肺癌可以避免。女性中,超过70%的卡波西肉瘤、宫颈癌、鼻咽癌、肛门癌和阴道癌可以避免。
男性和女性的主要致癌因素排序不同
男性
第一位的致癌因素均为吸烟;其次为乙肝病毒感染、水果摄入不足、饮酒和PM2.5暴露。
女性
第一位的致癌因素是“水果摄入量低”,也就是水果没吃够。此外,乙肝病毒感染、主动吸烟、体重超重和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也是女性的主要致癌因素。
五类致癌危险因素因年龄而不同
此外,研究指出,五类致癌因素分组导致的癌症死亡人数占全部癌症死亡人数的比例在人群中存在不同的年龄趋势。
1.行为因素在老年组的可归因癌症死亡人数比例较高,尤其以50-54岁的男性和65~69岁的女性最高。
2.在感染性因素中,30-54岁的男性和女性均具有较高的归因比例,最高峰在35-39岁。
3.饮食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可归因比例都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
4.在代谢因素中,男性和女性归因比例最高峰所在年龄分别为40-44岁和50-54岁;并且在50岁之前,这一比例在男性中高于女性,而在50岁之后,这种模式发生了逆转,即女性高于男性。
同类文章排行
- 读懂常见恶性肿瘤细胞的倍增时间,谋定而后动制定自己的治疗方案!
- 重磅!四抗ADC,来了!
- PD-L1抑制剂联合个体化肿瘤新抗原疫苗PGV001治疗尿路上皮癌!
- 来了解一下下一代肺癌免疫疗法以及进展情况
- “冻死”癌细胞!空调开低,抑制肿瘤生长!胃癌患者记得做好这3件事
- ROS1抑制剂己二酸他雷替尼斩获FDA重磅上市批准!
- 化疗联合抗PD-1或抗PD-L1治疗晚期PD-L1阴性鳞状细胞肺癌有效吗?
- 支气管洗涤液上清液作为新型液体活检标本,用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基因组分析的价值
- 靶向治疗饮食红黑榜!吃错一口药效减半,这份救命饮食指南速存!
- 对多种肿瘤有效的DB-1310,EGFR阳性肺癌有效率44%,生存期显著延长!
最新资讯文章
您的浏览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