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治疗的并发症或副作用
介入治疗是介于外科、内科治疗之间的新兴治疗方法,它有非常多的优点,如简便、安全、效果好等,但是由于患者身体素质的不同以及药物反应,介入质量同样存在并发症和副作用。
1、发热:介入术后的发热主要是由于肿瘤组织的缺血性坏死吸收或者继发性感染所造成的。体温一般不会很高,多数患者维持在38℃左右,一般可以没有任何的不适反应,也不需要给予特殊的处理,嘱咐患者多饮用热水即可以得到缓解。对于患者的提问超过39℃以上的时候,即可以选择使用冰袋物理降温、酒精檫浴,并使用药物进行物理降温,临床上一般选择使用吲哚美辛栓0.05-0.1,肛门塞入。
2、胃肠道反应:主要是由于抗肿瘤药物所引发的药物性毒副反应,此外还包括栓塞剂栓塞作用以及栓塞剂返流进入到胃和十二指肠的供血动脉所造成的。主要表现为术后立即出现的恶心、呕吐、腹部疼痛等反应,迟发性反应包括弥漫性胃炎、应激性溃疡和消化道出血。对于急性期反应,治疗前,即需要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性止吐药物使用,并且注意不同类型的患者需要针对不同原因进行药物选择。对于部分可以预计具有迟发性反应的患者,可以在治疗的前后应用奥美拉唑等质子泵抑制剂或者法莫替丁、雷尼替丁H2受体拮抗剂等预防应激性溃疡的发生。
3、腹胀、腹痛:介入治疗术后的腹胀、腹痛主要是由于肿瘤组织栓塞坏死,周围出现水肿,肝脏的体积增大,牵拉肝脏包膜所引起的。这种疼痛反应持续时间不长,一般持续3-10天左右,随着肿瘤组织的缺血坏死,体积减小,肿瘤组织周围水肿带消失,这种疼痛会逐渐减轻。治疗上可以根据患者对于疼痛的主诉,进行疼痛评估,并给予相对应的止痛药物对症治疗即可。
4、器官功能的损害:栓塞治疗术后对于正常的人体功能组织、细胞具有一定的破坏作用,其功能酶系可以出现一过性的升高,一般在治疗结束后的1-5天内可以达到高峰,1-3周的时间内可以恢复到治疗前水平或者达到正常。因此,多数学者主张在进行介入治疗的肿瘤患者中,常规的给予部分促进细胞代谢、维持细胞膜稳定的药物治疗,并依据情况给予补充白蛋白。
参考文献
https://www.ca39.com/2012/0528/59909.html
文章摘自网络,侵删
同类文章排行
- 读懂常见恶性肿瘤细胞的倍增时间,谋定而后动制定自己的治疗方案!
- 重磅!四抗ADC,来了!
- PD-L1抑制剂联合个体化肿瘤新抗原疫苗PGV001治疗尿路上皮癌!
- 来了解一下下一代肺癌免疫疗法以及进展情况
- “冻死”癌细胞!空调开低,抑制肿瘤生长!胃癌患者记得做好这3件事
- ROS1抑制剂己二酸他雷替尼斩获FDA重磅上市批准!
- 化疗联合抗PD-1或抗PD-L1治疗晚期PD-L1阴性鳞状细胞肺癌有效吗?
- 支气管洗涤液上清液作为新型液体活检标本,用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基因组分析的价值
- 靶向治疗饮食红黑榜!吃错一口药效减半,这份救命饮食指南速存!
- 对多种肿瘤有效的DB-1310,EGFR阳性肺癌有效率44%,生存期显著延长!
最新资讯文章
您的浏览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