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结直肠癌术前新辅助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
2023年浙江大学大肠癌学术论坛于杭州顺利举行。本次会议大咖云集,国内外肿瘤领域的专家就结直肠癌领域的新研究进展和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深入探讨,推动大肠癌领域学术事业发展。会后,CCMTV有幸邀请到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徐忠法教授,盘点结直肠癌术前新辅助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
新辅助治疗正在越来越多地应用于结直肠癌,请您简单盘点一下结直肠癌术前新辅助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
结直肠癌从分期来讲,生存率的区别还是很大的。一期二期的五年生存率大约在80%-90%,三期的五年生存率就降到了40%-50%,而四期可能就只有5%-10%。因此,晚期病变治疗,显得更为重要。三期以后的患者,更需要接受辅助治疗或新辅助治疗。在术前通过手段控制肿瘤发展,使功能保留更完全的治疗——新辅助治疗。
1. 新辅助治疗的适应症要把握好。在我国,对于三期以上应当实行新辅助治疗而没有实行的患者比例还是相对较高,呼吁对能够实行的患者都要实行。
2. 新辅助治疗方法是否精准适合患者。对于结肠癌,通常新辅助治疗会使用化疗的方法。放疗通常运用于中下段的直肠癌。对于中下段的直肠癌患者,通过新辅助治疗,原先保留肛门困难的一部分患者可能完成保留,甚至得到完全缓解,从而减少患者的手术痛苦,这也需要对方案再进行更精准地把握。
3. 新辅助治疗的领域在拓展,除却化疗放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也正在运用到病例中。治疗的选择要慎重,对于MSI-H等微卫星不稳定患者,新辅助治疗还在探索中。其他的治疗方法,也要根据患者个人的具体情况制定。
4. 要推动标准化治疗,优化检查方案。我们不主张无目的大规模的检查,比如有pet-CT的滥用现象,但一些必要的检查是不能忽视的,能够帮助更好地判断患者情况,决定合适的治疗方案。新辅助治疗也同时能够验证后续可能进行的辅助治疗是否有效。从时间上讲,比较合适的新辅助治疗在三到六个周期,在治疗后与手术和辅助治疗的把握结合上,也需要更精准的探索。总体上讲,关于结直肠癌术前的新辅助治疗,呼吁更为规范的治疗,要综合把握方案、时间、运用方式和患者的具体情况。
文章摘自网络,侵删
同类文章排行
- 这款EGFR靶向药「换个用法」就能破解「肺控脑不控」难题?控制率100%,中位PFS已超20个月!
- 8月重磅!药监局批准3款NK细胞,为肝癌、胃癌、肺癌等带来生命火种,最长无病生存近4年
- 在肝癌治疗中添加细胞疫苗可减缓癌症进展,病情无进展生存时间大幅度提升80%!
- 质子与光子全脑全脊髓照射治疗软脑膜病变的真实世界经验
- 年轻人胃癌发病率30年翻一番
- 聚焦生存差异|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患者短期与长期生存的相关因素分析
- 女演员片场呕血确诊癌症!本人崩溃发声
- 柳叶刀惊曝:AI让医生“自废武功” 癌症检出率崩盘
- 全球首个HER2突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口服靶向药圣赫途在华获批
- 宗艾替尼在华获批,用于非小细胞肺癌治疗
最新资讯文章
您的浏览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