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经常掏耳朵,否则会形成癌症
有一位阿姨,她平时没事就习惯掏耳朵,越挖越痒,导致分泌物增多,使得挖耳朵变得更加频繁。长期的这个行为刺激了外耳道的表皮,引起皮肤渗出,恶性循环使得耳道里出现了一个新生物。初步活检结果为外耳道鳞癌,术前影像学检查提示病变已经累及腮腺和颈部淋巴结,需要手术切除,否则疾病进展会出现转移,危及生命。
耳道恶性肿瘤早期症状易混淆,发生于外耳道深部的外耳道癌,其早期症状轻微且缺乏特异性,比如流血、流脓、瘙痒。
随着肿瘤的不断生长,可能会引起听力下降,然而这些症状和外耳道炎和中耳炎症状相似,往往容易被误诊。
当外耳道癌向深部侵犯至外耳道骨膜,会引起明显的疼痛,甚至侵犯面神经、颅神经和硬脑膜,引起面瘫、复视、吞咽困难、声音嘶哑等颅神经损伤表现,往往直到这时才会引起患者重视。
外耳道软骨部皮肤具有耵聍腺,分泌出的淡黄色黏稠的分泌物干燥后和脱落的外耳道上皮混合,称之为耵聍,俗称耳屎。耵聍在空气中干燥后呈薄片状,有的耵聍则如黏稠的油脂,俗称油耳。耵聍具有保护外耳道皮肤和阻隔黏附异物的作用,平时借助咀嚼、张口、打哈欠等运动大多会自行排出。所以,其实对于绝大多数人,在大多数情况下是不需要频繁掏耳朵的,耳屎形成后会自动排出。相反,如果在掏耳朵过程中造成频繁的摩擦和损伤,反而会加速代谢过程,甚至影响耵聍的脱落,形成耵聍栓,堵塞耳道。
日常生活,有时确实会出现耳痒的情况:
若是偶然发生的,可以洗完手后用干净棉签轻轻掏耳朵,达到止痒的目的;
若洗头或游泳时耳朵进水,建议通过单足跳的方式促进耳内水排出;
平时不需要频繁地掏耳朵,若已经养成了习惯,则建议纠正该不良习惯。
医生提醒,若出现以下情况,最好到医院就诊:
耳痒持续3天以上无缓解;
耳朵突然出现堵塞感(有时耵聍产生和排出失调,耵聍堵塞外耳道形成耵聍栓)。
他强调,耳部的症状,缺乏特异性,可以是不严重的小病,也可以是大病的早期表现,所以出现耳部不适症状且持续3天以上无缓解,最好及早就诊,不要抱着无所谓的态度,以免延误诊治。
文章摘自网络,侵删
同类文章排行
- 这款EGFR靶向药「换个用法」就能破解「肺控脑不控」难题?控制率100%,中位PFS已超20个月!
- 8月重磅!药监局批准3款NK细胞,为肝癌、胃癌、肺癌等带来生命火种,最长无病生存近4年
- 在肝癌治疗中添加细胞疫苗可减缓癌症进展,病情无进展生存时间大幅度提升80%!
- 质子与光子全脑全脊髓照射治疗软脑膜病变的真实世界经验
- 年轻人胃癌发病率30年翻一番
- 聚焦生存差异|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患者短期与长期生存的相关因素分析
- 女演员片场呕血确诊癌症!本人崩溃发声
- 柳叶刀惊曝:AI让医生“自废武功” 癌症检出率崩盘
- 全球首个HER2突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口服靶向药圣赫途在华获批
- 宗艾替尼在华获批,用于非小细胞肺癌治疗
最新资讯文章
您的浏览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