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癌症预防就是大的治疗
癌症到底可不可以预防?关于这个话题,北京大学第三医院ICU副主任医师薄世宁曾经开过一个玩笑:“不想得癌症,就要早死。”“这话有点儿绝对,但却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就是人随着年龄增长,患癌的风险也在增加。”在9月2日举办的第6届“西湖对弈·癌症早筛与防治跨界高峰论坛”上,薄世宁重新提起了这句“玩笑话”,为了强调癌症筛查的重要性,他介绍了“三个40”理论,即人在40岁以后,患癌的风险呈指数增长;40%的人因为癌症而去世;即便避免了所有不良生活方式,也只能降低40%的患癌风险。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薄世宁在ICU病房里看过了无数的生死场景。他说,进入ICU病房的病人的家属常常会有一种误解:“病人身体很好,为什么突然就得癌症了?”薄世宁会告诉他们,“癌症不是突然发生的,而是突然发现的。”他在即将出版的新书《命悬一线 我不放手:ICU生死录》中表达了一个观点——疾病对待每个人是不公平的,不公平的地方就在于时间。“并不是医生都可以妙手回春,也不是每个患者都那么幸运。”他说,“癌症筛查就是为生命争取时间,这就是筛查和疾病之间的距离。”
“预防就是治疗”,这是美国肿瘤学家悉达多·穆克吉撰写的《癌症传:众病之王》一书中第四部分的小标题,这本书的译者、中国癌症基金会肿瘤人文协作组副组长马向涛博士表示,2006年世卫组织已正式将癌症确定为可控制的慢性疾病。我国是人口大国,同时不可避免地也是癌症大国,癌症就像高血压、糖尿病一样,可控且慢性,不必“谈癌色变”。
癌症病人早期的共同症状就是没有症状。如果说癌症是终结生命大的敌人,人类和它的较量就取决于何时与它相遇。马向涛介绍,六七十年前,筛查在欧美国家也很难被接受。因为人们认为得病是小概率事件。“但其实只要活得够长,每个人都会得癌症。”马向涛说,“筛查和治疗不是为了消灭癌症,而是要学会‘与癌共舞’,学会带瘤生存,认识到生命的有限。”
“医学偶尔能够治愈疾病,常常是缓解病痛,更多的时候是安慰人心。”马向涛说。如何让医学更好地安慰人心呢?马向涛认为,就是要对癌症早发现,这也就是所谓的“预防就是大的治疗”。
文章摘自网络,侵删
同类文章排行
- 读懂常见恶性肿瘤细胞的倍增时间,谋定而后动制定自己的治疗方案!
- 重磅!四抗ADC,来了!
- PD-L1抑制剂联合个体化肿瘤新抗原疫苗PGV001治疗尿路上皮癌!
- 来了解一下下一代肺癌免疫疗法以及进展情况
- “冻死”癌细胞!空调开低,抑制肿瘤生长!胃癌患者记得做好这3件事
- ROS1抑制剂己二酸他雷替尼斩获FDA重磅上市批准!
- 化疗联合抗PD-1或抗PD-L1治疗晚期PD-L1阴性鳞状细胞肺癌有效吗?
- 支气管洗涤液上清液作为新型液体活检标本,用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基因组分析的价值
- 靶向治疗饮食红黑榜!吃错一口药效减半,这份救命饮食指南速存!
- 对多种肿瘤有效的DB-1310,EGFR阳性肺癌有效率44%,生存期显著延长!
最新资讯文章
您的浏览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