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EGFR基因对早期肺癌预后的影响
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肺癌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正在经历着显著的变化。以前,由于缺乏高效的筛查手段,大多数肺癌患者在被诊断时已经处于病情进展期,那时的肺癌往往难以通过手术治疗。然而,随着CT筛查技术的普及,现在能够在早期发现肺癌,使得手术治疗的成功率大大提高。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尽管早期肺癌的治疗效果更好,但复发的风险依然存在,特别是对于那些携带特定驱动基因的患者。这些驱动基因,如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会增加肺癌的侵袭性,使得癌症更难治疗。一些患者可能会选择靶向治疗,来专门抑制这些驱动基因的活性。
要深入了解驱动基因对早期肺癌预后的影响,关键是要研究那些经过手术治疗、证实携带驱动基因但未接受靶向治疗的患者群体。这需要长期的随访和大量的样本,这样的研究虽然困难,但非常必要。
2023年6月,《胸外科年鉴》发表了一项来自中国的重要研究。这项研究专门探讨了携带EGFR驱动基因对早期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研究团队对2015年1月至2016年4月期间接受肺腺癌手术的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纳入研究的标准包括CT平扫显示实性成分大径不足4cm的患者,术前检查未发现明确的淋巴结转移证据。排除标准则包括病理证实为原位腺癌/微小浸润性腺癌的患者、未进行EGFR检测的患者、合并多发肺结节的患者,以及所有接受术前或术后靶向治疗的患者。
截至末次随访,共有231名患者复发,98名患者死亡。在进一步的分析中,研究人员发现,在磨玻璃肺癌群体中,携带EGFR基因的患者并没有表现出更高的复发和死亡风险。然而,在实体肺癌群体中,携带EGFR基因的患者复发风险增加了,尽管这对总生存率的影响不大。
这项研究凭借其精心设计、长期随访和较大的样本量优势,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见解,特别是关于早期肺癌中驱动基因如何影响疾病进程。它揭示了实体肺癌患者一旦携带EGFR基因变异,就会面临更高的复发风险,强调了术后辅助治疗决策需要根据个体差异进行个性化调整。
文章摘自网络,侵删
同类文章排行
- 这款EGFR靶向药「换个用法」就能破解「肺控脑不控」难题?控制率100%,中位PFS已超20个月!
- 8月重磅!药监局批准3款NK细胞,为肝癌、胃癌、肺癌等带来生命火种,最长无病生存近4年
- 在肝癌治疗中添加细胞疫苗可减缓癌症进展,病情无进展生存时间大幅度提升80%!
- 质子与光子全脑全脊髓照射治疗软脑膜病变的真实世界经验
- 年轻人胃癌发病率30年翻一番
- 聚焦生存差异|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患者短期与长期生存的相关因素分析
- 女演员片场呕血确诊癌症!本人崩溃发声
- 柳叶刀惊曝:AI让医生“自废武功” 癌症检出率崩盘
- 全球首个HER2突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口服靶向药圣赫途在华获批
- 宗艾替尼在华获批,用于非小细胞肺癌治疗
最新资讯文章
您的浏览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