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得贝利单抗联合化疗治疗晚期小细胞食管癌满载希冀
在我国,食管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位居所有恶性肿瘤的第7和第5位,主要的病理组织学类型为鳞癌、腺癌。原发性小细胞食管癌(PSCCE)是一种特殊病理类型的罕见食管癌。具有恶性度高、易复发转移、预后差等特点。目前缺少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尚无标准的治疗规范。主要参考小细胞肺癌的诊疗方案进行治疗。现有的化疗、放疗等治疗效果有限,无法满足临床需求。仍需有效的治疗方式来进一步提升患者的长期生存及生活质量。基于CAPSTONE-1研究结果,阿得贝利单抗联合化疗纳入了2023版CSCO小细胞肺癌诊疗指南的一线治疗、I级优选推荐。同时在食管癌新辅助治疗方面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有望为小细胞食管癌患者带来全新选择与希望。
为加强此类罕见病种的学术交流、加强肿瘤免疫治疗理念传播,本期邀请大连港医院李长颖教授分享一例晚期小细胞食管癌伴多发转移患者的诊疗经过并进行点评,旨在为小细胞食管癌的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与全程管理提供思路和参考。
李长颖教授:
面对远处多发转移的晚期食管癌患者,通过手术切除病灶已不再可行,这对我们肿瘤医师构成了巨大的治疗挑战。如何让患者活得更好、活得更长?免疫治疗已经担起重任,成为治疗食管癌的基础方案之一。免疫治疗不仅在晚期食管癌一线治疗中展现出卓越疗效,在新辅助治疗及辅助治疗中也表现出不俗的潜力,治疗线数在逐步前移。2023年,由复旦大学中山医院谭黎杰教授开启的一项阿得贝利单抗单药用于新辅助治疗局部晚期可切除食管鳞癌的Ib期试验NAITON-1907研究在《Nature Medicine》重磅发布,证实其在食管癌领域具有极大的应用潜力。未来,临床医生如何进一步筛选免疫治疗的优势人群,尚缺乏特异性的生物标记物作为指导,需要我们不断探索。
原发性小细胞食管癌(PSCCE)是常见的肺外小细胞癌,发病率低。它的特点是具有高度侵袭性及高转移率,生物学行为及治疗模式均不同于鳞癌、腺癌,且预后差。目前临床治疗缺乏前瞻性研究,尚无相关的指南规范。小细胞食管癌与小细胞肺癌存在多方面的相似性。从生物学特性来看,两类癌种的细胞凋亡通路中的抗凋亡蛋白survivin、caspase-3、bcl-2和mtp53在阳性分布上无统计学差异。在可能影响肿瘤发展和患者生存的遗传变异方面也存在一定相似性。所以对于PSCCE的治疗,参考小细胞肺癌指南的治疗策略可能有效。目前针对中国广泛期小细胞肺癌的CAPSTONE-1研究提示广泛期小细胞肺癌患者3年OS率达到了21.1%,且安全性良好。考虑到两类癌症在分子生物层面的相似性和临床研究数据,阿得贝利单抗联合化疗治疗广泛期小细胞食管癌可能具有潜在的抗肿瘤活性。
本例患者为晚期小细胞食管癌伴多发转移者。确诊时肿瘤负荷重,已经存在进食问题,后续面临营养、梗阻等风险,易失去治疗机会。所以一线治疗选择尤为重要,关乎患者后续治疗的依从性和信心。鉴于免疫联合化疗已成为晚期食管癌一线标准治疗方案,结合患者基础状况及病理类型,选择个体化治疗。本例患者一线、二线化疗方案互换,初始治疗阿得贝利单抗联合白蛋白紫杉醇+顺铂治疗,取得了显著疗效(PR),且耐受性良好,生存质量明显改善,增强了患者的治疗信心,可谓“初战告捷”。二线治疗疗效疾病稳定(SD),目前患者仍处于持续临床获益状态。考虑该患者不除外其它病理类型同时存在的可能,目前国内外很多学者也比较认同PSCCE的多能干细胞学说,同时PSCCE的肿瘤免疫微环境可能提高了免疫应答率。具体机制期待进一步研究。关于后续治疗,广泛期小细胞食管癌化免联合治疗达PR后,进行局部放疗是否会取得更好的远期疗效?
综上,该晚期小细胞食管癌病例应用PD-L1联合化疗(阿得贝利单抗一线联合白蛋白紫杉醇+顺铂,二线联合依托泊苷+卡铂)显示出持久且深度的获益及可控的安全性。为小细胞食管癌患者的治疗提供又一潜力选择,期待进一步的临床研究来证实。
文章摘自网络,侵删
推荐阅读:
同类文章排行
- 这款EGFR靶向药「换个用法」就能破解「肺控脑不控」难题?控制率100%,中位PFS已超20个月!
- 8月重磅!药监局批准3款NK细胞,为肝癌、胃癌、肺癌等带来生命火种,最长无病生存近4年
- 在肝癌治疗中添加细胞疫苗可减缓癌症进展,病情无进展生存时间大幅度提升80%!
- 质子与光子全脑全脊髓照射治疗软脑膜病变的真实世界经验
- 年轻人胃癌发病率30年翻一番
- 聚焦生存差异|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患者短期与长期生存的相关因素分析
- 女演员片场呕血确诊癌症!本人崩溃发声
- 柳叶刀惊曝:AI让医生“自废武功” 癌症检出率崩盘
- 全球首个HER2突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口服靶向药圣赫途在华获批
- 宗艾替尼在华获批,用于非小细胞肺癌治疗
最新资讯文章
您的浏览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