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优化B淋巴细胞白血病管理路径,可全面提升CAR-T治疗效果
中新网北京9月23日电(赵方园)在近年来癌症免疫治疗的突破中,CAR-T疗法以其对血液恶性肿瘤,尤其是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的显著效果,成为一项备受关注的前沿治疗手段。然而,尽管CAR-T治疗在B-ALL中展示了令人振奋的完全缓解率,其后续的复发问题以及治疗方案的个体差异仍然给临床实践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如何对患者进行全面的分层管理和靶向治疗,成为了专家们研究的重点。
日前,在第四届北京高博血液肿瘤免疫治疗学术交流会上,中国药科大学研究生导师潘静指出,“对于B-ALL患者,CAR-T治疗不是单一过程,而是一个需要贯穿全程的精细管理体系。从治疗前的患者筛选和基因检测,到治疗中的靶点选择,以及治疗后的随访监测,每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这不仅能够提高患者的疗效,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复发的风险。”潘静强调,只有通过精准的个体化治疗和全程管理,才能为每一位患者量身定制出最佳的治疗路径。
B-ALL患者在治疗前,进行全面的风险分层是确保疗效的重要步骤之一。研究表明,某些高危基因突变是导致患者复发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潘静建议:“对于初治患者,规范性的化疗是基础治疗,然而在此过程中,应及早进行基因筛查,尤其是对于那些携带高危基因突变的患者而言,这些突变可能会显著增加CAR-T治疗后的复发风险。”
在治疗靶点的选择上,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靶向治疗的多样性和准确性也在逐步提高。CAR-T细胞的设计不仅需要针对B细胞表面的特定抗原(如CD19),更重要的是要根据患者的具体基因特征选择最适合的靶点。潘静表示:“我们可以通过新靶点的研发,进一步优化CAR-T治疗的效果,降低复发率。多靶点联合治疗或将成为未来治疗B-ALL的重要策略。”
尽管CAR-T在B-ALL中的完全缓解率较高,但它并非是所有患者的终极治疗手段。特别是在一些基因高危患者中,单一的CAR-T治疗很难避免复发,因此桥接移植成为了这一部分患者的重要选择。潘静指出:“对于那些携带高危基因突变的患者,建议在CAR-T治疗后进行桥接移植,以进一步巩固治疗效果。这一策略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减少复发几率,提升患者的长期生存率。”
此外,对于微小残留病(MRD)阳性或复发高风险的患者,CAR-T治疗不仅是有效的应对策略,后续的长期监测同样不可忽视。CAR-T治疗后的监测包括病情评估、复发风险预测以及后续治疗方案的调整。潘静建议,在CAR-T治疗结束后,患者应定期进行影像学和分子检测,以早期发现可能的复发征兆,并及时进行干预。(完)
文章源自中国新闻网,侵即删
推荐阅读:
晚期癌症转移患者完全缓解!CAR-T和mRNA疫苗强强联手挑战实体瘤!
同类文章排行
- 这款EGFR靶向药「换个用法」就能破解「肺控脑不控」难题?控制率100%,中位PFS已超20个月!
- 8月重磅!药监局批准3款NK细胞,为肝癌、胃癌、肺癌等带来生命火种,最长无病生存近4年
- 在肝癌治疗中添加细胞疫苗可减缓癌症进展,病情无进展生存时间大幅度提升80%!
- 质子与光子全脑全脊髓照射治疗软脑膜病变的真实世界经验
- 年轻人胃癌发病率30年翻一番
- 聚焦生存差异|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患者短期与长期生存的相关因素分析
- 女演员片场呕血确诊癌症!本人崩溃发声
- 柳叶刀惊曝:AI让医生“自废武功” 癌症检出率崩盘
- 全球首个HER2突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口服靶向药圣赫途在华获批
- 宗艾替尼在华获批,用于非小细胞肺癌治疗
最新资讯文章
您的浏览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