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了解一下下一代肺癌免疫疗法以及进展情况
近年来,针对PD-(L)1和CTLA4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极大改善了肺癌患者的预后,尤其是非小细胞肺癌(NSCLC)和小细胞肺癌(SCLC)。然而,许多患者对ICI无反应,或起初有效但后期发生疾病进展,这主要由于肿瘤对免疫治疗产生的内在及获得性耐药。
新一代免疫疗法的临床突破
2024年,中国批准了双特异性PD-1×VEGF抗体ivonescimab,用于治疗EGFR突变型非小细胞肺癌;美国批准了双特异性DLL3×CD3T细胞接合剂tarlatamab,用于治疗小细胞肺癌。这些新药物代表了克服ICI耐药的临床概念验证,开启了探索更多新型免疫治疗方案的热潮。
多样化的免疫治疗策略
除了新型免疫检查点调节剂和双特异性抗体之外,肺癌领域正在积极开发多种免疫疗法:
免疫细胞接合剂:通过连接肿瘤细胞与T细胞,激活免疫杀伤功能。
过继细胞疗法:包括嵌合抗原受体(CAR)T细胞、T细胞受体工程(TCR)细胞及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疗法,展示早期临床活性,但面临肿瘤异质性和制造挑战。
治疗性癌症疫苗:基于共享肿瘤抗原、个性化新抗原或匿名抗原,患者耐受良好且可诱导免疫反应,但尚缺乏确凿的肿瘤反应和生存获益证据。
挑战与展望
所有新型肺癌免疫疗法都必须在抗肿瘤效力和安全性、耐受性之间找到平衡。实现临床成功的障碍包括肿瘤复杂性、靶向准确性、脱肿瘤毒性以及治疗成本和制造难题。
未来策略可能包括:
结合不同治疗方式,克服单一疗法局限。
设计条件性激活药物,利用肿瘤微环境特征提升疗效同时减少副作用。
综上,下一代肺癌免疫疗法正站在临床转化的门槛,持续推动肺癌治疗进入更精准、更有效的新阶段。
文章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同类文章排行
- 这款EGFR靶向药「换个用法」就能破解「肺控脑不控」难题?控制率100%,中位PFS已超20个月!
- 8月重磅!药监局批准3款NK细胞,为肝癌、胃癌、肺癌等带来生命火种,最长无病生存近4年
- 在肝癌治疗中添加细胞疫苗可减缓癌症进展,病情无进展生存时间大幅度提升80%!
- 质子与光子全脑全脊髓照射治疗软脑膜病变的真实世界经验
- 年轻人胃癌发病率30年翻一番
- 聚焦生存差异|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患者短期与长期生存的相关因素分析
- 女演员片场呕血确诊癌症!本人崩溃发声
- 柳叶刀惊曝:AI让医生“自废武功” 癌症检出率崩盘
- 全球首个HER2突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口服靶向药圣赫途在华获批
- 宗艾替尼在华获批,用于非小细胞肺癌治疗
最新资讯文章
您的浏览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