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肿瘤病人实现“精准治疗”
对于肿瘤等重大疾病,如何精准用药,一直是医疗界的研究方向。近日从张江国家生物医药产业基地采访获悉,基地内的第三方生物医学检测机构将与上海的三甲医院合作,共同建设“高发肿瘤及遗传性疾病基因检测示范中心”,通过基因检测获取的数据,为肿瘤病人寻找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所谓基因检测,是指通过血液、其他体液或细胞对DNA进行检测的技术。由于基因携带人的遗传信息,目前已有1000多种疾病可以通过基因检测技术进行诊断,应用最广的如新生儿遗传性疾病的检测。
2016年4月,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建设国内第一批共27个基因检测应用示范中心,由上海伯豪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等出资建设,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上海市儿童医院等参与合作的“高发肿瘤及遗传性疾病基因检测示范中心”名列其中。
针对肿瘤的基因检测能起到什么效果?中科院院士、国家人类基因组南方研究中心执行主任赵国屏展示了一个案例:一名49岁的女患者确诊“结直肠癌肝转移”,不能手术。基因测序数据表明,患者是“低拷贝基因型”。医生据此从多种候选药物中筛选出毒副作用较少、对患者药物疗效好的一种药物。经过数月治疗,患者的肿瘤标志物恢复到正常水平。
这样的个性化治疗,未来有望逐渐普及。上海伯豪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负责人肖华胜表示,今后肿瘤以及遗传性疾病患者的血液或体液样本,在医疗机构完成采集后,可以由专业的第三方生物检测机构进一步检测并得到大数据分析,最后形成一套完善的靶向治疗方案。“示范中心的目标是,处理量达到20万份/年。”
从宏观层面的对“症”下药转向微观角度的对“因”用药,不仅使患者的治疗更加精准、更加有效,还有助于减少一些不必要的医疗支出。 目前,不少上海的三甲医院正尝试在恶性肿瘤、白血病和罕见病治疗领域,引入基因检测技术。
赵国屏院士表示,不仅是基因检测,未来还有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微生物组学等越来越多的前沿技术跨出实验室,应用于临床领域。通过这些技术,建立医疗大数据平台,将推动我国的“精准医学”计划。
同类文章排行
- 重磅!四抗ADC,来了!
- PD-L1抑制剂联合个体化肿瘤新抗原疫苗PGV001治疗尿路上皮癌!
- 来了解一下下一代肺癌免疫疗法以及进展情况
- “冻死”癌细胞!空调开低,抑制肿瘤生长!胃癌患者记得做好这3件事
- ROS1抑制剂己二酸他雷替尼斩获FDA重磅上市批准!
- 化疗联合抗PD-1或抗PD-L1治疗晚期PD-L1阴性鳞状细胞肺癌有效吗?
- 支气管洗涤液上清液作为新型液体活检标本,用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基因组分析的价值
- 靶向治疗饮食红黑榜!吃错一口药效减半,这份救命饮食指南速存!
- 对多种肿瘤有效的DB-1310,EGFR阳性肺癌有效率44%,生存期显著延长!
- 安进公司Imdelltra三期试验大捷,小细胞肺癌患者中位总生存期延长5个月
最新资讯文章
您的浏览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