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田野旁边的沟道中常常会见到各种除草剂的瓶子,其中最为常见的就是草甘膦,因此也造成了大面积的水污染和土地污染,从而间接地对人类的生命健康产生威胁。
近日,Nektar Therapeutics与百时美施贵宝(Bristol-Myers Squibb, BMS)首次公布了一项1/2期临床试验PIVOT-02的结果。该试验是评估BMS的重磅抗癌药物Opdivo(nivolumab)与Nektar的在研新药NKTR-214联合治疗多种癌症的疗效。其结果在2017年癌症免疫治疗协会(SITC)年会上公布。
据11月7日的《南方都市报》报道称,11月初,四价宫颈癌疫苗(以下简称“四价HPV疫苗”)正式在内地上市,并陆续进入各省招标采购渠道。而广东将尽快进入招标阶段,预计年底可以开始接种四价宫颈癌疫苗。
送出去的药比卖出去的药要多。”11月4日,凯美纳六周年学术峰会在广州举行,贝达药业董事长兼CEO丁列明博士介绍,截至今年10月,贝达药业已累计向近5万多名患者、赠送价值60余亿元的药品。但这个国产抗癌新药,却仍然面临“最后一公里”难题。
上世纪60年代,科学家在五加科植物(西洋参、人参等)中发现了一类具有抗癌活性的物质——人参皂苷。从此开始了关于人参皂苷抗癌功效的研究。到现在科学家已经鉴定了超过50种人参皂苷,并确定了其化学结构。
11月8日,百济神州(苏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百济神州”)生产工厂落成仪式在苏州工业园桑田岛生物产业园举办,这标志着百济神州由创新研发领导者向集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全面商业化企业转型,成为我国由研发向商业化转型的先驱,领军并助力我国医药产业结构的升级。
免疫治疗作为近年来备受肿瘤学界关注的革新疗法,曾于2016年被美国《Science》杂志评为年度科学最大突破,因此以PD-1/PD-L1抑制剂为代表的免疫疗法理所应当的成为了临床中炙手可热的药物,以及肿瘤医生与众多癌症患者关注的焦点。其横跨多种癌症类型的突破性进展,我们也是有目共睹。
染色质——这个生物圈应该都了解的概念,它或许可以成为癌症治疗的关键!科学家们证实,通过改变染色质的组装密度,可以阻止癌细胞的进化,避免抗药性的产生,从而增强已有抗癌疗法和药物的治疗效果。
2017年11月7日,记者从维港健康处了解到了一则重磅消息,美国FDA批准了Opdivo用于治疗索拉非尼治疗失败或不可耐受的原发性肝癌患者。
黑色素瘤是皮肤恶性肿瘤之一,令人谈之色变。据国外媒体近日报道,美国和德国的两个科研团队同时在《自然》发表论文,分别报告了针对不同基因突变定制的个性化疫苗对黑色素瘤患者治疗的成功案例,标志着个性化癌症疫苗在早期人体试验中表现乐观。
近年来,以CTLA-4、PD-1/PD-L1抑制剂为代表的免疫疗法正在颠覆着整个癌症治疗领域,目前已经在黑色素瘤、非小细胞肺癌、头颈癌、肾细胞癌、霍奇金淋巴瘤、膀胱癌、结直肠癌、胃癌等众多癌症类型中取得了非常好的治疗效果。但遗憾的是,只有约25%的患者能够从这类免疫疗法中获益。
10月19日,国际著名科学杂志《细胞》的子刊《化学生物学》(Cell Chemical Biology)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王成树团队的研究成果,认为根据基因及产生模式,冬虫夏草不可能含抗癌成分虫草素和喷司他丁(Pentostatin),相反,广泛分布、价格低廉的蛹虫草却含有喷司他丁及虫草素成分。
根据公告,公司于2016年11月完成本药品的临床前药学研究、药理毒理研究和申报资料的撰写及整理后,于2016年11月30日到2016年12月1日获得山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签发的药品注册申请通知书。2017年9月,药品审评中心完成技术审评,公司报送国家食药监总局进行审批。公司于2017年10月23日正式获得临床批件。
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日前发布新闻公报说,该校研究人员研发出一种新方法,可改变纳米药物载体的形状,这将有助于其运输的抗癌药物释放到肿瘤,提高抗癌药物的效果。
据《朝日新闻》网站报道,日本千叶县癌症中心的研究团队日前宣布发现了可通过血液检测癌症的方法,准确率高达90%。该研究团队发现不同癌症患者血液中的微量元素浓度不同,因此开发了此种检测方法,今后将有望投入使用。
美国朱诺治疗公司的科学创始人,MSKCC的Renier Brentjens博士是CAR-T癌症免疫治疗业界的权威人士。近期,他和我们一同分享了关于癌症免疫治疗的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