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癌药物能重新激活HIV】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每天必须结合三种或更多种不同的药物治疗。不幸的是,按照严格的治疗计划,患者会有轻度眩晕,危及生命的肝损伤等副作用。然而,如果他们停止服用药物,隐藏在细胞内的病毒会自发重现。
一项将要公开的发表在《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of Nephrology》上的研究报道显示,抗癌药伯舒替尼可以抑制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病(ADPKD)患者囊肿的增长。这项研究为这些患者提供了一种具有潜在治疗效果的治疗选择,但是药物的长期疗效仍需要进行研究确定。
随着两种革命性的治疗方法免疫疗法和个性化治疗的出现,癌症研究人员看到了新的希望——同时也看到了一个在医疗研究中可能前所未见的问题。
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说道是药三分毒,可以看得出人们现在对待药物服用开始更加注意与谨慎了,在能够不用吃药的时候尽量不服用药物。可肿瘤患者治疗过程中,一些强剂量的药物会给人体造成一定的损害,进而引起一些不适症状比如心脏问题。盛诺一家是国内最大的海外医疗机构,其分享了一篇海外医疗是如何降低癌症治疗后的心脏问题风险的内容。
不久前,来自美国和德国的两个科研团队分别在《自然》杂志上发表文章称,采用癌症疫苗治疗黑色素瘤取得了突破。一些受访专家认为,这是癌症疫苗首次在临床试验中取得成功,有望为肿瘤治疗开启新方向。不过,现阶段癌症疫苗的发展仍面临诸多挑战。
近来很多头条新闻都在大肆宣扬基于基因的癌症疗法能够有效攻克癌症,比如免疫疗法,但很不幸的是这些疗法都失败了;在一项最新研究中,研究者表示,在广泛的生物学概念中影响癌症研究的不足或许会明显偏离研究人员开发靶向治疗药物的目标,来自佐治亚理工学院(Georg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的研究人员就阐明了癌症发生的遗传学机制,研究人员通过研究阐明了细胞制造蛋白质分子的机制,尤其是当应用于癌症时,或许有三分之二的时间都是错误的。
日前,《科学》杂志刊登了瑞典科学家的重磅成果——全球首份癌症病例图谱“Atlas”,将数千种特定癌症相关基因与患者生存情况联系起来,发掘出32种不以癌症类型分类、但与80%人类癌症相关的“公共”基因,可作为潜在新药研发的精准靶点。新图谱被认为是肿瘤临床实践革命性改进的重要推手。
36种“救命”且高价的国家谈判药纳入医保报销了。记者昨日从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获悉,自9月1日起,自治区和兵团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将36种国家谈判药品纳入新版药品目录。
今日,美国FDA宣布批准阿斯利康(AstraZeneca)的Lynparza(olaparib)片剂,用于复发性上皮卵巢癌、输卵管癌、或原发性腹膜癌成人患者的维持治疗。这些患者在先前接受铂类化疗后,正处于完全或部分缓解期。
随着药品审评审批速度加快,今年已有多个重大进口新药相继问世。其中,主要进口肿瘤产品有:葛兰素的培唑帕尼片、勃林格殷格翰的阿法替尼片、罗氏的维莫非尼片、阿斯利康的奥希替尼片、拜耳的瑞戈非尼片;丙肝产品有:百时美施贵宝的达拉他韦片、阿舒瑞韦软胶囊;糖尿病产品有:达格列净片、沙格列汀二甲双胍缓释片;抗风湿产品有辉瑞的托法替布片等。
Galectins是一种蛋白质家族,近年来已经成为癌症研究的有希望的来源。其代表是半乳凝素-1。它位于所有人体细胞的表面;然而,在肿瘤细胞上,它大量发生。这使它成为诊断和治疗的有趣目标。
美国和欧洲研究人员16日在美国《科学转化医学》杂志上报告说,他们研发出一种基于检测血液里肿瘤特异性遗传物质的早期癌症诊断新方法,准确率可达62%。
不可否认的是,替代药物是在美国人中极受欢迎的选择,有三分之一的人会采取某种替代治疗方法。但新数据显示,面对癌症时拒绝常规药物是一种非常危险的赌博行为。
民间有句话叫“十病九痛”,疾病带来的疼痛都是身体在告诉我们,“你那里出问题了!”可是有些病,不痛不痒完全没有感觉,可是病来如山倒,防不胜防,到底是哪些病症这么可怕!
近日,来自西澳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开发了一种新方法,该方法能够有效抑制化疗所引发的名为骨髓抑制的严重副作用,相关研究刊登于国际杂志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上。研究者指出,在实验室模型中我们能够利用名为奎扎替尼(Quizartinib)的药物来抑制骨髓抑制,当化疗杀灭骨髓中能够产生所有血细胞的细胞时就会引发骨髓抑制发生。
近日,药明康德与5位全球领军免疫疗法专家分别进行了一次长谈,听他们分享了使用免疫疗法治疗癌症的现状,以及下一代免疫疗法的开发前景。这5篇访谈出炉后,在行业内受到了广泛关注。知名媒体《Drug Target Review》认为,这些系列访谈指出了免疫疗法的未来。今天,我们将这几篇访谈进行整理,一道分享给各位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