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往往伴随着疼痛。对于肿瘤患者来说,他们不仅要面对着“死亡”的恐惧,可能还要忍受难以承受的癌痛。但其实,癌痛不需要强忍,我们可以通过积极治疗去尽可能缓解。
一个病,如果想快点的解决,那么,首先,你就要做到,正确的认识它,然后在采取正确的方法,不然不仅没效果,还耽误病情,就好比如子宫肌瘤这种常见的妇科疾病,如果你没有正确的对待,那么,不只会影响正常生活,甚至还有可能癌变!那么,子宫肌瘤有什么比较常见的认知误区呢?女性朋友应该如何对待子宫肌瘤?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近日,《JAMA》发表了哈佛大学医学院-达纳法伯癌症研究所AdrienneG.Waks与EricP.Winer两位教授撰写的乳腺癌分类治疗综述,介绍了乳腺癌不同分子分型和病理分期的治疗策略。文章语言通俗,而且包含的数据及理念均是目前最新、最具代表性的,是一篇很好的科普,也是讲课带教的老师们做PPT的好素材。
近几年肺癌靶向治疗领域的药物进展风起云涌。同类竞品、新生代、新靶点,令人眼花缭乱。然而在这其中,有一款靶向药,上市3年后迅速席卷全球各大洲,在中国也以史上最快速度获批上市、2年不到迅速跻身医保行列。这就是肺癌EGFR的三代靶向药奥希替尼。好药难掩锋芒,兼跨半年,奥希替尼又以EGFR一线用药遥遥领先其他TKI靶向药物的最佳疗效,获得美日欧亚四大肺癌指南的一线首选力荐,锋芒尽显。
PD1在各个癌种已用得风生水起,无需多介绍,今天重点讲下乐伐替尼(Lenvima,乐卫玛)这个药。日本卫材公司研发这个多靶药在经典的REFLECT研究中成功打破索拉菲尼10年来在肝癌一线治疗中的独有地位,从此改变晚期肝癌患者的治疗格局。不止于此,乐伐替尼在其他癌种也有许多亮眼的表现,已批准用于治疗难治性甲状腺癌、晚期肾癌和晚期肝癌。如此强势的好药,若与PD1联合起来一起用,疗效之大值得期待。
大约有5%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NSCLC)存在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阳性。克唑替尼(Crizotinib)是第一个被批准用于治疗ALK阳性的ALK抑制剂,但多数患者都会出现耐药后疾病进展,比如中枢神经系统(CNS)病变,主要是因为药物无法有效渗透进入中枢神经系统。新一代ALK抑制剂包括色瑞替尼(ceritinib)、艾乐替尼(alectinib)、布加替尼(brigatinib)已经在颅内表现出更有效的抗肿瘤活性。布加替尼(brigatinib)是最新被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批准使用的第二代ALK抑制剂,批准的剂量为初始90毫克,每日一次,7天之后,调整为180毫克,每天一次。本案例中的ALK阳性患者在进行克唑替尼治疗后出现中枢神经系统病变(颅内病灶),随后在接受高剂量布加替尼(brigatinib)治疗后病情仍未好转,但最终从ALK第三代抑制剂劳拉替尼(lorlatinib)
你是否见过这种来自古老东方的神水?感冒了,多喝点。胃痛了,多喝点。咳嗽了,多喝点。简直就是“能治百病”的神器。而这种神秘的东西就是热水。
2019年1月26日,“铸一体领未来”2019阿斯利康前列腺癌诊疗一体化高峰论坛在沪举行。全国各地216家医院正式授牌成为“前列腺癌诊疗一体化中心”(ProstateCancerIntegratedDiagnosisandTreatment,以下简称PiDT),标志着PiDT自去年在2018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学术年会启动后在全国范围内全面落地,将有助于我国前列腺癌诊疗水平进一步提升,国内前列腺癌患者将有望从中获益。
我国民间流传一种说法,认为羊肉、鸡肉、蛋类、蟹类等食物都是发物,对于有伤口、感冒等病人来说是不可以吃的,否则会导致伤口难以愈合、溃烂等,或加重感冒等,更有甚者,认为癌症患者理应也应该忌口这些发物了,而恰巧这些发物都是现实生活中营养非常丰富的食物。另外,有一种红肉致癌论很流行,羊肉作为红肉的一种,是否也会致癌呢?到底得了癌症,要不要忌口羊肉?且看这里分析如下:
面对疾病,我们害怕它给我们带来痛苦,带来死亡,还怕它会传染。且不说艾滋病这种摧毁我们免疫系统的大病,单说每年因流感而死亡的人数就不少,近期公布的数据来看,由我国1月份就有143人被流感夺去生命。感冒虽小,却也有可能多人生命。不少人就开始慌张了,那么像癌症这样的疾病,会不会传染呢?
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融合基因,在NSCLC中突变率只有3%-8%,更多见于亚裔非吸烟的较年轻腺癌患者,常见的突变形式是EML4-ALK的融合。ALK突变被称为“钻石突变”,原因是因为可选择的靶向药多,且有些靶向药可逆转上个靶向药的耐药,因而可以获得更多的生存期。今天小编就给大家汇总下目前常见的五种ALKTKI抑制剂。首先就是第一代ALK抑制剂Crizotinib(克唑替尼),其次是第二代ALK抑制剂Ceritinib(色瑞替尼),Alectinib(艾乐替尼)和Brigatinib(布加替尼),以及第三代ALK抑制剂Lorlatinib(劳拉替尼)。不仅汇总了这些药物的临床试验,同时分析其耐药机制以及在脑转移患者中这5大药物的临床疗效。
今天为大家展示的是一项最近发表在ThoracicCancer上的研究报道。该研究的立点非常好,解决了当下晚期肺癌患者使用免疫药物PD1耐药后的下一步治疗的问题。PD1/PDL1免疫治疗进入肺癌常规治疗后,改善了很多患者的用药困境,治疗线数也是不断向一线开拓,但是上市3年也产生了大批免疫治疗耐药的患者,这类患者的后续治疗方案目前尚无共识。而今天的研究数据为大家提供一个比较高效的临床方案选择。
近日,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樊嘉院士、周俭副院长领衔的精准医学团队参与的在肝癌蛋白质组学方面的研究取得突破进展。相关研究论文“Proteomicsidentifiesnewtherapeutictargetsofearly-stagehepatocellularcarcinoma”于2月28日发表在国际顶级学术刊物《自然》(Nature)上。
在短短半年时间里,四个PD1单抗先后在国内上市,开启了中国免疫治疗的崭新时代。然而不止,PD1单抗群雄逐鹿的混战中即将迎来新的风暴----PDL1单抗的到来。自2018年12月,阿斯利康传来喜讯,首个在中国申请上市的PDL1单抗已经获得CDE受理。数日前,再次传来罗氏PDL1单抗上市受理的消息。正如小编之前的多次报道,PD1和PDL1单抗虽同道但仍有不同。混战中谁主英雄,令人期待。当然,当前离上市、能购买到还距离很长一段时间,但是目前港澳也都可以使用到。那今天让我们先了解一下PDL1单抗的一些治疗特色。
日前,生物医药公司Immatics与罗氏(Roche)达成临床试验合作,评估创新型自体细胞疗法IMA101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atezolizumab(Tecentriq)联合使用,在多种实体瘤患者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结肠癌是美国第三大常见癌症和第二大癌症相关死亡的原因,因此急需发现新的细胞靶点用于支持药物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