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项探究“肿瘤微环境(tumor microenvironment, TME)”的新研究中,来自英国伦敦大学学院、伦敦国王学院和剑桥大学的研究人员揭示了巨噬细胞如何成为非凡的叛徒,而且还揭示了它们如何积极支持某些乳腺癌的肿瘤生长和转移进展。相关研究结果近期发表在Science Signaling期刊上,论文标题为“Breast cancer–associated macrophages promote tumorigenesis by suppressing succinate dehydrogenase in tumor cells”。论文通讯作者为伦敦大学学院的Valentí Gómez博士和Tony Ng博士。
中国国家药监局药品审批中心(Center for Drug Evaluation,CDE)数据显示,2020年11月第二周新增41项临床试验申请通过“默示许可”,涉及10款抗癌领域的在研新药,分别来自恒瑞医药、信达生物、必贝特医药、冠科美博等公司,其中包括海和药物的PI3Kɑ抑制剂CYH33。
11月25日,Y-mAbs Therapeutics公司(简称Y-mAbs)宣布美国FDA已加速批准其Danyelza(naxitamab-gqgk)用于与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联合治疗对既往治疗表现出部分缓解、轻微缓解或疾病稳定的复发/难治性高危神经母细胞瘤儿童(1岁及以上)和成人患者。Danyelza是一种靶向神经节苷脂(GD2)的人源化单克隆抗体,GD2在各种神经外胚层肿瘤和肉瘤中高度表达。Danyelza曾被FDA授予优先审评资格、孤儿药资格、突破性疗法认定和罕见儿科疾病认定。
近日,Pharvaris公司宣布完成8000万美元C轮融资,Viking Global Investors和General Atlantic共同领投了本轮融资,Cormorant Asset Management、Foresite Capital、venBio Partners等机构也参与了本轮融资。
在过去3年中,国内外已有8种药物获批用于治疗晚期肝细胞癌,包括仑伐替尼、A+T组合一线治疗以及O药、K药、卡瑞利珠单抗、卡博替尼、雷莫芦单抗,以及纳武利尤单抗联合伊匹木单抗二线治疗。伴随着阿帕替尼、多纳非尼占据今年ASCO上全球肝癌3篇口头报告的2席之地,以及日前“双达组合”重磅公布与“A+T”相当的疗效数据,获批上市大概率也是时间问题。
癌症免疫疗法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很多患者如今可以得到10年前不能获得的有效治疗。然而,某些类型的癌症对现有的免疫疗法没有反应。如今,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瑞典卡罗琳斯卡研究所的研究人员报告了一种新的免疫疗法,这就给未来更多的癌症治疗选择带来了希望。相关研究结果于2020年11月23日在线发表在PNAS期刊上,论文标题为“Targeting a scavenger receptor on tumor-associated macrophages activates tumor cell killing by natural killer cells”。
根据中国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CDE)最新公示,罗氏公司(Roche)3款新药临床试验申请获得默示许可,分别是靶向P13K/AKT信号通路的抗癌药ipatasertib,PD-L1抑制剂阿替利珠单抗(Tecentriq,atezolizumab),以及“不限癌种”个体化药物entrectinib。值得一提的是,这3款新药均具有“广谱抗癌”的潜力,即靶向驱动癌症的特定基因特征,而不是肿瘤起源的组织类型。
利用CRISPR-Cas基因组编辑系统,现在可以对细胞中的基因进行精准地切割、修复甚至替换,这一技术已为治愈一系列罕见的遗传疾病开辟了新的可能。因发现CRISPR基因组编辑系统的两位科学家也在今年荣获诺贝尔奖化学奖。
近日,中国国家药监局(NMPA)公示,贝达药业自主研发的ALK抑制剂盐酸恩沙替尼胶囊(商品名:贝美纳)正式在中国获批上市,二线治疗ALK阳性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该药的获批意味着,在NSCLC领域,凯美纳(盐酸埃克替尼)和贝美纳这对"姐妹花"未来将会并肩作战,改善更多患者的生活。
中国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CDE)最新公示,礼来(Eli Lilly and Company)公司申报的1类新药LOXO-305获得两项临床试验默示许可,适应症为: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淋巴瘤;套细胞淋巴瘤;其他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
11 月 24 日,Insight 数据库显示,荣昌生物 RC108 已启动 I 期临床。11 月 18 日,RC108 刚获批临床,启动临床的速度不可谓不快。 RC108 是一款靶向 c-Met 的 ADC。c-MET 为一种受体酪氨酸激酶,c-MET 可通过与其配体肝细胞生长因子(HGF)结合后,启动多种不同的细胞信号通路, 包括有关增殖、运动、迁移及侵袭的细胞信号通路,与许多类型的实体瘤的预后不良有关。
利用CRISPR-Cas9技术进行癌症治疗一直受到肿瘤编辑效率低和现有递送系统潜在毒性的阻碍。近期,特拉维夫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安全有效的基于脂质纳米颗粒的CRISPR-Cas9给药系统,特异性靶向癌细胞。在胶质母细胞瘤和卵巢癌模型小鼠中,体内编辑率达70%–80% ,总生存率最高提升至80%。相关研究成果于11月18日发表在Science Advances上。
今日,Immunocore公司宣布其创新T细胞受体(TCR)疗法在3期临床试验中取得积极中期分析结果,显著提升所治疗癌症患者的总生存率(OS)。该公司新闻稿指出,这是TCR疗法取得的首个积极3期临床结果,也是双特异性蛋白在实体瘤中取得的首个积极3期临床结果。
中国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CDE)公示显示,Turning Point Therapeutics和再鼎医药联合申报的1类新药repotrectinib胶囊获得一项临床默示许可,拟开发治疗携带ALK、ROS1或NTRK1-3重排的晚期实体瘤。
KRAS 是实体瘤中常见的癌基因之一,大约 30% 的肿瘤都存在 KRAS 突变,包括 90% 的胰腺癌,50% 的结肠癌和 25% 的肺癌。然而,KRAS靶向药却寥寥无几,KRAS一度成为无药可用的最难突变。
阿帕替尼(Apatinib,Apa)是一种小分子靶向肿瘤治疗药物,其主要抗肿瘤作用机制为高选择性地结合并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从而降低肿瘤细胞微血管密度、抑制血管生成和肿瘤细胞生长。Apa对多种肿瘤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可逆转肿瘤细胞多药耐药,提高化疗药物的治疗效果,此外,Apa还可用于新生血管性眼病的治疗。目前已上市的口服制剂为阿帕替尼甲磺酸盐片,其临床用药剂量大,副作用多,为了减少用药剂量、提高药效、降低毒副作用,Apa新剂型成为了研究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