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JM:新型免疫联合治疗临床3期首秀,大放异彩
PD-1/PD-L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虽然已经占据了肿瘤免疫治疗的半壁江山,但是它并不是能够一招制敌的灵丹妙药。现如今,我们虽然可以通过联合CTLA-4抑制剂来增强疗效,但是该联合疗法的3-4级不良反应率可以高达55%,着实让人望而生畏。
因此,开发安全有效的新型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及其联合疗法也就成为了当今研究的热点。
近日,来自美国Dana-Farber癌症研究所的Stephen Hodi教授,及来自澳大利亚黑色素瘤研究中心的Georgina Long教授,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报道了新型免疫检查点LAG-3抑制剂relatlimab联合PD-1抑制剂nivolumab的首个2/3期临床试验结果(RELATIVITY-047)。
研究发现,在不可切除或转移性黑色素瘤的一线治疗中,relatlimab+nivolumab联合疗法的无进展生存期(PFS)为nivolumab单药的两倍多(10.1 vs 4.63 月),有显着优势(HR, 0.75; P=0.006),且在各亚组中联合疗法的PFS优势依然突出。同时,患者对relatlimab+nivolumab联合疗法的耐受度较好,3/4级治疗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9%,且没有超出预期的新增不良反应事件。
黑色素瘤的免疫联合疗法,无疑又迈出了一大步!
LAG-3是一种主要表达在活化的T细胞、B细胞、NK细胞和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pDC)上的新型免疫检查点。
虽然现如今LAG-3调控肿瘤增殖的具体机制还不明晰,但比较明确的是,LAG-3不仅可以和PD-1一样通过与MHCII类分子结合下调T细胞活性,它也可以通过增强调节性T细胞的抑制活性,来进一步降低效应T细胞的抗肿瘤活性。
作为PD-1的“好兄弟”,LAG-3可以在肿瘤浸润淋巴细胞表面和PD-1共表达,来协同促进T细胞的耗竭,这就为LAG-3抑制剂联合PD-1抑制剂提供了机制上的支持。
在这项随机、双盲、全球多中心的2/3期临床试验中,研究人员一共纳入了714位不可切除或转移性黑色素瘤
患者。患者需年满12周岁,且在入组前6个月内没有接受过PD-1、CTLA-4、BRAF或MEK抑制剂的辅助治疗、新辅助治疗或干扰素治疗。
患者以1:1的比例被分层随机分配,分层因素为LAG-3表达(≥1% vs < 1%)、PD-L1表达(≥1% vs < 1%)、BRAF V600突变及AJCC转移分期(M0/M1+正常LDH vs M2+高LDH)。最终有355位患者接受了relatlimab+nivolumab联合治疗,359位患者接受nivolumab单药治疗。
在给药方案上,两组均采用每四周一次的固定剂量单次静脉输注方案,relatlimab及nivolumab的单次给药剂量分别为160mg及480mg。相较于现今用于黑色素瘤一线标准治疗的ipilimumab+nivolumab给药方案,relatlimab+nivolumab这种混合制剂单次输注且固定给药剂量及频率的方案更为简洁便捷,可以避免不必要的给药失误。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此项试验中并没有纳入葡萄球膜黑色素瘤患者,以及未经治疗的脑部或软脑膜转移患者,因此relatlimab+nivolumab联合疗法在此类患者中的疗效还需要后期的试验进一步研究。
在入组的714位患者中,患者平均年龄63岁,8.4%的患者前期接受过术前或术后的辅助治疗,70.4%的患者为非肢端黑色素瘤,分别有75.2%、41%及38.5%的患者为LAG-3表达≥1%、PD-L1表达≥1%或携带BRAF V600突变。
两治疗组患者的基线特征基本持平,但relatlimab+nivolumab联合组有较多患者有2处及以上肿瘤转移灶。
在平均长达13.2个月的随访期间,共有65.8%的患者停药,停药原因主要为疾病进展,两治疗组间患者的停药率及后续二线治疗方案基本相似。
relatlimab+nivolumab联合组与nivolumab单药组的PFS曲线在治疗开始三个月左右开始出现分叉,而后二组的PFS曲线差距基本稳定。
relatlimab+nivolumab联合组的一年PFS为47.7%(95% CI, 41.8 - 53.2),而nivolumab单药组只有36.0%(95% CI, 30.5 - 41.6)。
relatlimab+nivolumab联合组患者的中位PFS为10.1月(95%CI, 6.4 - 15.7),而nivolumab单药组只有4.6个月(95%CI, 3.4 - 5.6),两组间有显着差异(HR, 0.75; 95% CI, 0.62–0.92; P=0.006)。
更值得注意的是,在多个关键的亚组中,relatlimab+nivolumab联合治疗组依然保持了PFS的优势。在LAG-3(≥1% vs < 1%)、PD-L1(≥1% vs < 1%)、BRAF V600突变及AJCC转移分期等亚组比较中,relatlimab+nivolumab组的PFS均长于nivolumab单药组。(生物谷Bioon.com)
文章摘自网络,侵删
同类文章排行
- 读懂常见恶性肿瘤细胞的倍增时间,谋定而后动制定自己的治疗方案!
- 重磅!四抗ADC,来了!
- PD-L1抑制剂联合个体化肿瘤新抗原疫苗PGV001治疗尿路上皮癌!
- 来了解一下下一代肺癌免疫疗法以及进展情况
- “冻死”癌细胞!空调开低,抑制肿瘤生长!胃癌患者记得做好这3件事
- ROS1抑制剂己二酸他雷替尼斩获FDA重磅上市批准!
- 化疗联合抗PD-1或抗PD-L1治疗晚期PD-L1阴性鳞状细胞肺癌有效吗?
- 支气管洗涤液上清液作为新型液体活检标本,用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基因组分析的价值
- 靶向治疗饮食红黑榜!吃错一口药效减半,这份救命饮食指南速存!
- 对多种肿瘤有效的DB-1310,EGFR阳性肺癌有效率44%,生存期显著延长!
最新资讯文章
您的浏览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