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大发现肿瘤免疫治疗新潜在靶点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与医学部周荣斌、江维教授团队和转化医学与创新药物国家重点实验室唐任宏团队合作,发现了下丘脑-垂体轴及其产生的激素α-MSH,可以通过其受体MC5R促进髓系造血和免疫抑制性的髓系细胞产生,从而促进肿瘤生长,MC5R有望成为一个潜在的肿瘤免疫治疗新靶点。8月4日,该成果论文在《科学》杂志在线发表。
据悉,肿瘤免疫治疗已成为继手术治疗、放疗和化疗之后的第四大肿瘤治疗方法。肿瘤对免疫系统的抑制是其逃避免疫系统监视的重要原因。肿瘤免疫检查点治疗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逆转”免疫抑制并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但临床响应性还比较低。目前只有20%左右的病人从这种方法中获益。因此需要进一步揭示肿瘤免疫抑制机制并寻找新的免疫治疗靶点和策略。
肿瘤患者经常遭受抑郁、恐惧、焦虑等精神或情感应激,且流行病学研究发现长期抑郁、压力会加速肿瘤的发展并削弱肿瘤免疫治疗的效果,表明神经系统及其介导的应激反应在肿瘤生长和免疫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通过构建不同的肿瘤模型研究神经应激感应中枢在肿瘤免疫中的作用,发现荷瘤小鼠下丘脑神经元被激活,且血清垂体荷尔蒙α-MSH浓度显著升高。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垂体产生的α-MSH可以通过其受体MC5R促进髓系造血和免疫抑制性的髓系细胞产生,从而促进肿瘤生长。利用抑制剂阻断MC5R,可抑制肿瘤生长,并且该抑制剂可与免疫检查点药物发挥协同效果。利用临床标本,研究人员发现非小细胞肺癌和恶性头颈癌患者血清中α-MSH浓度显著升高,并与外周血中的髓系免疫抑制细胞比例呈正相关。
此次研究的创新性体现在三个方面:发现一条介导肿瘤免疫抑制的神经内分泌通路,即下丘脑-垂体-骨髓(HPB)轴;发现MC5R作为一个新的应激受体,感应下丘脑-垂体信号,从而促进髓系造血;发现MC5R可以作为一个潜在的肿瘤免疫治疗新靶点。
审稿人认为,该项工作“非常有意思”“有很强的创新性和临床相关性”“能够提供潜在的新的免疫治疗途径”。周荣斌表示,下一步,团队一方面将继续筛选和鉴定机体感应损伤/应激信号的新型免疫受体,揭示其免疫和疾病机制;另一方面将围绕MC5R等靶点,发展具有免疫干预功能的治疗性药物。
(原载于《光明日报》2022-08-08 04版)
同类文章排行
- 这款EGFR靶向药「换个用法」就能破解「肺控脑不控」难题?控制率100%,中位PFS已超20个月!
- 8月重磅!药监局批准3款NK细胞,为肝癌、胃癌、肺癌等带来生命火种,最长无病生存近4年
- 在肝癌治疗中添加细胞疫苗可减缓癌症进展,病情无进展生存时间大幅度提升80%!
- 质子与光子全脑全脊髓照射治疗软脑膜病变的真实世界经验
- 年轻人胃癌发病率30年翻一番
- 聚焦生存差异|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患者短期与长期生存的相关因素分析
- 女演员片场呕血确诊癌症!本人崩溃发声
- 柳叶刀惊曝:AI让医生“自废武功” 癌症检出率崩盘
- 全球首个HER2突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口服靶向药圣赫途在华获批
- 宗艾替尼在华获批,用于非小细胞肺癌治疗
最新资讯文章
您的浏览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