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团队发现新肿瘤免疫抑制机制
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从合肥经开区获悉,8月4日,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大健康研究院周荣斌教授及合作团队在Science在线发表研究论文。该论文揭示了下丘脑——垂体轴及其产生的激素α-MSH在介导肿瘤诱导的髓系造血和免疫抑制中的关键作用。
肿瘤诱导的免疫抑制是肿瘤逃避免疫系统监视的重要原因。肿瘤免疫检查点治疗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逆转免疫抑制并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但临床响应性还比较低,目前只有20%左右的病人有效,因此需要进一步揭示肿瘤免疫抑制机制并寻找新的免疫治疗靶点和策略。
专家介绍,肿瘤患者经常遭受抑郁、恐惧、焦虑等精神或情感应激,且流行病学研究发现,长期抑郁、压力会加速肿瘤的发展并削弱肿瘤免疫治疗的效果。这表明神经系统及其介导的应激反应在肿瘤生长和免疫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
在该项研究中,研究人员通过构建不同的肿瘤模型研究神经应激感应中枢在肿瘤免疫中的作用,发现荷瘤小鼠下丘脑神经元被激活,且血清垂体荷尔蒙α-MSH浓度显著升高。进一步研究发现,垂体分泌的α-MSH可以通过促进髓系造血和免疫抑制性的髓系细胞产生,从而抑制肿瘤免疫并加速肿瘤生长。机制研究发现,α-MSH通过其受体MC5R促进髓系造血和肿瘤生长,且利用抑制剂阻断MC5R可抑制肿瘤生长,并且该抑制剂可与免疫检查点药物发挥协同效果。最后,利用临床标本,研究者发现,非小细胞肺癌和恶性头颈癌患者血清中α-MSH浓度显著升高并与外周血中的髓系免疫抑制细胞比例呈正相关。
该研究研究的创新性体现在:(1)发现一条介导肿瘤免疫抑制的神经内分泌通路:下丘脑——垂体——骨髓(HPB)轴;(2)发现MC5R作为一个新的应激受体感应下丘脑——垂体信号促进髓系造血;(3)发现MC5R可以作为一个潜在的肿瘤免疫治疗新靶点。
(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郜征)本报道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同类文章排行
- 管好这三步,RET融合肺癌患者少走弯路,活得更长更好!
- EGFR突变患者进展了别慌,从耐药检测到治疗选择这样做能找到新出路
- 这种药会降低10倍生存期,请肺癌患者警惕使用!
- 免疫治疗对EGFR突变肺癌有效吗?
- 新型免疫细胞疗法TILS,仅一次治疗为晚期头颈癌患者带来“稳定”的希望!
- 晚期肺癌跨过9年!他坦白秘密:抗癌4大法宝里,这件事最有效
- 演员李菁菁瘦到认不出 曾患乳腺癌如今已战胜病魔
- 临床植入式电极精准定位脑深部肿瘤边界
- 当FDA超级加倍重视OS,能否影响肿瘤药物研发格局?
- 预后极差、治疗选择有限 HER2突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迎创新疗法
最新资讯文章
您的浏览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