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紫明团队为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的两大诊疗困境提出破局之法
2023年11月18日,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分子诊断科杜紫明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题为:“综合分析揭示孤立性纤维性肿瘤潜在治疗靶点及构建风险评估模型”的研究成果。该研究鉴定了罕见肿瘤——孤立性纤维性肿瘤(solitary fibrous tumors, SFTs)的新型潜在治疗靶点和风险因子IDH1、PD-L1和巨噬细胞等,为基于生物标志物的靶向或免疫联合治疗提供了更精准的治疗思路和策略。此外,该研究提出的整合风险评估模型比现有WHO分类和其他风险评估模型更加准确,有望被相关国际指南采纳。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的两大诊疗难题
孤立性纤维性肿瘤是一种罕见的间叶源性肿瘤,目前其临床诊疗主要面临两个亟待解决的难题:其一,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现有的恶性分级诊断标准无法准确预测其恶性潜能和生物行为,部分形态学表现良善的肿瘤常常会复发或转移;其二,复发或转移的孤立性纤维性肿瘤对传统化疗不敏感,目前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案,患者预后差。因此,建立更有效的风险评估模型和寻找孤立性纤维性肿瘤新的靶向、免疫治疗靶点是急需解决的临床难题。
构建基因变异图谱,刻画免疫浸润特征
该研究基于131例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组织标本构建了肿瘤相关基因变异图谱,结果显示17.6%的孤立性纤维性肿瘤患者携带潜在治疗靶点,尤其值得关注的是6.9%携带IDH1 R132S突变。本研究在大样本中系统性地刻画了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的免疫细胞浸润特征,通过免疫组化结合HALO数字病理技术,定量分析T细胞、B细胞、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等免疫细胞在131例孤立性纤维性肿瘤中的分布密度。
分析发现,巨噬细胞是其主要的免疫浸润细胞,且巨噬细胞密度高的孤立性纤维性肿瘤患者预后更差。PD-L1在24.4%的孤立性纤维性肿瘤(肿瘤细胞或免疫细胞)中高表达,提示PD-L1是其潜在免疫治疗靶点。CD20+B细胞密度高的孤立性纤维性肿瘤预后更好,CD3+或CD8+T细胞密度与预后无明显相关性。此外,该研究利用高维组织成像t-CyCIF技术在孤立性纤维性肿瘤组织中鉴定了PD-L1+/STAT6+肿瘤细胞亚型和CD68+/HLA-DPB1+/CD163+/CD4+/PD-L1+ 巨噬细胞亚型。
建立新型风险评估模型,独立队列验证预测效能
该研究在101例原发性非中枢神经系统切缘阴性的孤立性纤维性肿瘤(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SYSUCC队列)中整合临床病理特征、免疫浸润特征和基因变异特征,构建出新的整合风险评估模型。与2020年WHO分类、mDemicco模型和G-score模型相比,该整合风险评估模型的C指数及AUC均表现更优,能对孤立性纤维性肿瘤进行更加精准的风险分层,并且其预测效能在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FAHSYSU队列、中国医学科学院协和肿瘤医院CHCAMS队列1和CHCAMS队列2这三个独立队列中均得到验证。此外,整合风险评估模型同样适用于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且切缘阴性的孤立性纤维性肿瘤。
文章摘自网络,侵删
同类文章排行
- 读懂常见恶性肿瘤细胞的倍增时间,谋定而后动制定自己的治疗方案!
- 重磅!四抗ADC,来了!
- PD-L1抑制剂联合个体化肿瘤新抗原疫苗PGV001治疗尿路上皮癌!
- 来了解一下下一代肺癌免疫疗法以及进展情况
- “冻死”癌细胞!空调开低,抑制肿瘤生长!胃癌患者记得做好这3件事
- ROS1抑制剂己二酸他雷替尼斩获FDA重磅上市批准!
- 化疗联合抗PD-1或抗PD-L1治疗晚期PD-L1阴性鳞状细胞肺癌有效吗?
- 支气管洗涤液上清液作为新型液体活检标本,用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基因组分析的价值
- 靶向治疗饮食红黑榜!吃错一口药效减半,这份救命饮食指南速存!
- 对多种肿瘤有效的DB-1310,EGFR阳性肺癌有效率44%,生存期显著延长!
最新资讯文章
您的浏览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