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凌乾团队开发纳米电穿孔-DNA张力传感系统,用于评估癌症耐药性
体外药物评估在新药开发领域具有加速药物筛选、提高药物安全性的作用,对个体化医疗具有重要意义。但传统药物评估过程中,药物递送方法依赖于细胞和药物的共同培养,药物分子通过被动扩散的方式被细胞内化(>数小时)和细胞活力测量(>1天)的限制,这构成了临床药物筛选和开发的障碍。因此,快速、准确地药物评估的新技术仍具有广泛的需求。
近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常凌乾课题组在 Small Methods 期刊发表了 :A Nano-electroporation-DNA tensioner platform enhances intracellular delivery and mechanical analysis towards rapid drug assessment 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报告了一种纳米电穿孔-DNA张力传感生物芯片,由纳米电穿孔递送模块和DNA张力传感检测模块组成。两模块之间通过拼图式的结构组装,增强了器件的灵活性,允许模块的独立设计和替换,提供个性化定制的可能,以及支持系统的扩展和升级。
为验证纳米电穿孔介导的药物输送的速度、效率和安全性,首先建立了一个细胞物理模型,分析了纳米通道上细胞周围的电场和电势分布。结果显示,当施加的系统电压在10V-40V范围内时,会产生>1V的跨膜电势(细胞膜内外的电势差),成功地在细胞膜上进行了电穿孔。与此同时,纳米通道具有聚焦电场的功能,确保在低电压下有足够的电泳力将药物分子推入细胞内。随后验证了纳米电穿孔递送模块较高的安全性(98%)和高效的递送效率(90%),同时将细胞内递送速度提高了10 3 倍,药物内化时间缩短至~3秒。
在纳米电穿孔递送模块完成药物递送后,细胞被消化后沿着微流道进入DNA张力传感器模块。该DNA张力传感器通过修饰的胆固醇自发地嵌入细胞膜。在药物的刺激作用下,一旦细胞力学变化超过DNA张力传感器预设的力的阀值,DNA张力传感器发生结构性变化,导致荧光信号的产生。通过分析细胞力学特性的变化情况进而分析细胞的活性。在此,我们使用DNA张力传感器模块评估了在不同浓度(0、20、40、60和80 μg/mL)下紫杉醇药效。其结果和CCK-8试验对于细胞存活率的定量结果一致,确认了这一DNA张力传感器用于细胞存活评估的可靠性。
最后,以抗肿瘤药物DOX作为药物模型,并采用A549细胞(人类非小细胞肺癌)作为细胞模型进一步验证了NDT平台的功能性。结果显示,NDT介导的药物递送,在1分钟内可观察到DOX(红色荧光信号)被成功递送进细胞内。而且,在同一药物浓度的情况下,基于纳米电穿孔技术的NDT平台能有效地提高了细胞的药物内化率。同时,DNA张力传感器模块能够以荧光信号的强弱直接、快速(<30分钟)地反映药物刺激下细胞活性的变化情况。而传统试验需要> 24小时才能进行一轮药物评估。研究结果证明了该平台具有高速、高效和安全性,是一种简单而强大的临床药物筛选工具。
文章摘自网络,侵删
同类文章排行
- 这款EGFR靶向药「换个用法」就能破解「肺控脑不控」难题?控制率100%,中位PFS已超20个月!
- 8月重磅!药监局批准3款NK细胞,为肝癌、胃癌、肺癌等带来生命火种,最长无病生存近4年
- 在肝癌治疗中添加细胞疫苗可减缓癌症进展,病情无进展生存时间大幅度提升80%!
- 质子与光子全脑全脊髓照射治疗软脑膜病变的真实世界经验
- 年轻人胃癌发病率30年翻一番
- 聚焦生存差异|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患者短期与长期生存的相关因素分析
- 女演员片场呕血确诊癌症!本人崩溃发声
- 柳叶刀惊曝:AI让医生“自废武功” 癌症检出率崩盘
- 全球首个HER2突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口服靶向药圣赫途在华获批
- 宗艾替尼在华获批,用于非小细胞肺癌治疗
最新资讯文章
您的浏览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