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治疗相关血小板减少症真实世界数据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近年来已成为对抗多种恶性肿瘤的重要武器,尤其在癌症治疗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效。然而,随着免疫疗法的广泛应用,免疫相关不良事件(irAE)逐渐引起了更多关注。这类不良反应包括皮疹、甲状腺功能异常、肺炎、肝炎等症状,而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作为一种罕见但严重的irAE,可能导致显著的血小板减少和出血风险。
ICI与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关联
ICI引发的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是一种获得性病症,病人血小板数量急剧下降,严重时可能引发危及生命的出血。为了评估这一现象,研究人员回顾性分析了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不良事件报告系统(FAERS)数据库中2011年开始一季度至2023年第四季度期间的相关数据,共发现了404例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报告。
信号检测与关键药物
通过使用多种信号检测算法,包括报告比值比(ROR)、比例报告比(PRR)、贝叶斯置信传播神经网络(BCPNN)和多项伽马泊松收缩器(MGPS),研究人员对ICI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信号进行了深入分析。除了tremelimumab外,其他常用的ICI药物,如PD-1、PD-L1和CTLA-4抑制剂,均显示出显著的信号,表明它们可能与免疫性血小板减少密切相关。
关键的时间节点
ICI诱导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生时间也有所差异。研究显示,PD-1抑制剂导致该症状的中位发生时间为47天(范围:21-139.2天),而PD-L1和CTLA-4抑制剂的中位发生时间则分别为21天(范围:13-131天)和9天(范围:7-27天)。通过威布尔形状参数检验,研究人员发现派姆单抗、度伐单抗和伊匹单抗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具有随机失败型特征,而纳武单抗和阿特珠单抗则表现出早期失败型特征。
风险人群与预防措施
进一步分析显示,男性、老年人和亚洲人群中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的发病率较高,PD-1抑制剂是常见的诱因。这表明,特定人群在使用ICI时,可能面临更高的血小板减少风险。因此,临床医生在使用ICI治疗癌症时,需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小板计数变化,尤其是在治疗初期。早期发现并干预免疫相关的血小板减少症状可能是避免严重不良反应的关键。
随着ICI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不断扩展,免疫相关不良事件将成为临床医生必须面对的挑战之一。研究者建议,今后应通过更精确的信号检测和临床试验,进一步明确不同ICI药物诱导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的潜在机制,并制定个性化的监控与干预策略。通过更早期的检测和及时的治疗,可以有效减少这种罕见但严重的副作用,保障患者在接受ICI治疗时的安全性。
文章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同类文章排行
- 这款EGFR靶向药「换个用法」就能破解「肺控脑不控」难题?控制率100%,中位PFS已超20个月!
- 8月重磅!药监局批准3款NK细胞,为肝癌、胃癌、肺癌等带来生命火种,最长无病生存近4年
- 在肝癌治疗中添加细胞疫苗可减缓癌症进展,病情无进展生存时间大幅度提升80%!
- 质子与光子全脑全脊髓照射治疗软脑膜病变的真实世界经验
- 年轻人胃癌发病率30年翻一番
- 聚焦生存差异|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患者短期与长期生存的相关因素分析
- 女演员片场呕血确诊癌症!本人崩溃发声
- 柳叶刀惊曝:AI让医生“自废武功” 癌症检出率崩盘
- 全球首个HER2突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口服靶向药圣赫途在华获批
- 宗艾替尼在华获批,用于非小细胞肺癌治疗
最新资讯文章
您的浏览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