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人福医药李杰:推广慢性癌痛患者自控镇痛技术,提高癌症患者生活质量
随着中国老龄化进程加快和居民疾病谱变化,癌症已成为我国人口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为了降低癌症对人类造成的伤害,开发出新的治疗药物成为医药界共同的价值追求。
不过,当肿瘤人数增多,癌症成为一种慢性病,病患所面对的疼痛也极大地影响了他们的生活质量。
全国人大代表、宜昌人福药业党委书记、董事长李杰长期关注癌痛,继2024年建议加强癌痛全程管理服务、推进安宁疗护事业发展后,2025年全国两会期间,李杰再次呼吁关注癌痛,此次他提交了一份关于推广慢性癌痛患者自控镇痛技术(PCA)的议案,呼吁切实提高癌症患者生活质量。
“我国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位居世界前列,晚期癌症患者中癌性疼痛发病率高达60%-80%,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患者自控镇痛技术(PCA)是癌痛重要治疗手段,然而目前在推广落实中面临诸多阻碍,亟待解决以提升癌症患者生活质量。”李杰坦言。
李杰在议案中强调,疼痛是继呼吸、脉搏、体温、血压之后的“第五大生命体征”,在癌症患者尤其晚期患者中极为普遍。
然而,当前癌痛治疗面临多重挑战,口服阿片类药物难以满足晚期癌痛患者镇痛需求,而通过改变药物使用途径、提高生物利用度和镇痛效果、减轻不良反应,已被国际国内权威指南和共识认可。
具体到效果层面,李杰提到,“对于口服药物效果不佳、不耐受或无口服能力以及难治性癌痛、终末期患者,PCA优势显著,尤其在居家镇痛方面意义重大。”
眼下,PCA技术在国内推广中仍存在显著障碍。李杰指出,“一方面,目前我国仅‘术后镇痛泵’收费项目且仅限麻醉科术后镇痛收费,慢性癌痛患者所在的肿瘤科、内科及安宁疗护病房,以及居家镇痛患者无法收费,严重影响医护积极性,阻碍了居家镇痛、安宁疗护的推进;另一方面,2018年发布的《癌症疼痛诊疗规范》未纳入PCA技术及新型药物,院外管理细则缺失,导致医院不敢让患者外带镇痛设备,限制了PCA技术在癌痛治疗中的应用。”
为此,李杰提出两项核心建议。一是优化医疗收费体系,将“术后镇痛泵”更名为“患者自控镇痛术”,设置收费项目,取消仅限麻醉科收费的限制,使其适用于收治慢性癌痛的科室及慢性癌痛患者居家镇痛,并参考浙江省经验按“次”收费,规定3天内不得重复收费,合理体现医护劳动价值;二是由国家卫健委牵头更新诊疗规范,明确PCA技术适用范围及院外管理细则,消除医院对患者外带镇痛泵的顾虑,推动PCA技术在癌痛治疗中的广泛应用。
“患者自控镇痛技术的应用不仅能提高癌痛治疗效果,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止痛药物的使用量和相应经济开支,符合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的目标。”李杰表示。
同类文章排行
- 读懂常见恶性肿瘤细胞的倍增时间,谋定而后动制定自己的治疗方案!
- 重磅!四抗ADC,来了!
- PD-L1抑制剂联合个体化肿瘤新抗原疫苗PGV001治疗尿路上皮癌!
- 来了解一下下一代肺癌免疫疗法以及进展情况
- “冻死”癌细胞!空调开低,抑制肿瘤生长!胃癌患者记得做好这3件事
- ROS1抑制剂己二酸他雷替尼斩获FDA重磅上市批准!
- 化疗联合抗PD-1或抗PD-L1治疗晚期PD-L1阴性鳞状细胞肺癌有效吗?
- 支气管洗涤液上清液作为新型液体活检标本,用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基因组分析的价值
- 靶向治疗饮食红黑榜!吃错一口药效减半,这份救命饮食指南速存!
- 对多种肿瘤有效的DB-1310,EGFR阳性肺癌有效率44%,生存期显著延长!
最新资讯文章
您的浏览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