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癌症药物网! 收藏本站 在线留言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癌症药物网

专一的癌症药物网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

400-700-0899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动态 » 5岁男孩确诊癌症晚期!别忽视身上这种“小疙瘩”,很多人都有!

5岁男孩确诊癌症晚期!别忽视身上这种“小疙瘩”,很多人都有!

文章出处:癌症药物网 人气:-发表时间:2025-07-22 21:54:00

  “妈妈,我有点难受……”5岁的乐乐(化名)持续低烧、吃不下饭、喊全身疼,脖子上还鼓起一个不起眼的“小疙瘩”。起初,妈妈以为只是普通炎症,没想到这竟是癌症晚期的信号!


  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乐乐被确诊为凶险的神经母细胞瘤(晚期),癌细胞已悄然转移至颈部淋巴结和骨骼。一个看似普通的“小疙瘩”,背后却藏着如此凶险的疾病,让乐乐的家人几近崩溃。



  5岁男孩确诊癌症晚期,


  身上这种“小疙瘩”要当心


  这个差点被忽视的“小疙瘩”,就是淋巴结肿大!不久前,浙江5岁的男孩乐乐(化名)突然持续低烧、食欲不振,全身关节隐隐作痛,并且淋巴结肿大,到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就诊。医生经过B超、穿刺活检等检查后,确诊为神经母细胞瘤(晚期)。更令人心痛的是,癌细胞已经悄然转移至颈部淋巴结和骨骼。


  乐乐妈妈回忆,大约半个月前,她在给孩子洗澡擦脖子时,抬头的瞬间,看到乐乐脖子上有个“小疙瘩”。当时她心里就咯噔了一下,赶紧伸手去摸,真的摸到一个小硬块!


  “是蚊子咬的吗?还是撞到了?”乐乐妈妈仔细看了小疙瘩,也不像是蚊子包或者撞伤了,更像是淋巴结。当时心里也嘀咕,为什么孩子脖子上会有这么明显的淋巴结?


  热搜截图


  日常生活中,孩子甚至大人身上出现淋巴结肿大很常见,多数由感冒、嗓子发炎等普通感染引起。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副院长王金湖介绍,淋巴结肿大本身不是病,而是一个信号!引起淋巴结肿大的原因很多,例如:


  1.细菌病毒感染:细菌感染(如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龋齿、牙龈炎、中耳炎、鼻炎、头颈部皮肤脓疱疹等);病毒感染(如感冒、流感、风疹、幼儿急疹、手足口病、EB病毒感染、猫抓病等通常伴有发热、咽痛、咳嗽等原发感染症状)。


  2.身体免疫反应:疫苗接种(如卡介苗接种后同侧腋窝淋巴结可能轻度肿大);早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如川崎病、幼年特发性关节炎等),但通常会伴有其他特征性症状(如持续高烧、皮疹、眼睛红、关节肿痛等)。


  3.其他少见但需警惕的原因:某些血液系统疾病(如淋巴瘤、白血病);转移性肿瘤(特点是淋巴结肿大进展快、体积大、质地硬、无压痛、活动度差、成串或融合成团,常伴有不明原因发热、盗汗、消瘦、乏力、面色苍白、肝脾肿大、皮肤瘀点瘀斑、全身疼痛等症状)。①


  健康时报王楠摄


  医生提醒:


  不痛的淋巴结肿大,反而更需警惕


  如果发现自己也出现了淋巴结肿大,如何简单判断是肿瘤引起的,还是普通细菌病毒感染引起的呢?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血液肿瘤中心副主任医师肖春燕曾在其医院公号总结了5个判断要点:②


  1.不痛的淋巴结


  淋巴瘤引起的肿大淋巴结在初期没有其他感官不适,而由炎症感染引起的肿大淋巴结多伴有疼痛感,皮肤发红,触摸时会感觉皮肤温度偏高。


  2.持续存在肿大


  肿大的淋巴结会持续存在很长时间,没有因为抗炎等治疗后消退。


  3.逐渐长大肿块


  当发现浅表无痛性淋巴结在短期内增大一定要高度重视。


  4.等大等圆肿大


  如果触摸淋巴结其形状长径和短径差异相当,呈“等大等圆”的表现,且没有任何痛感,则需高度警惕淋巴瘤;而炎症引起的肿大淋巴结多为“长条形”表现。


  5.肿块质地较韧


  比如淋巴瘤引起的肿大淋巴结质感很强韧,触摸的感觉和触摸鼻尖的感觉几乎一样;而炎症引起的淋巴结肿大触摸质感和触摸嘴唇柔软度相似。质地较硬的淋巴结多见于实体肿瘤所致淋巴结转移。


  所以,一旦发现淋巴结肿大持续存在、进行性增大且不痛不痒,一定要及时到医院就诊。


  健康时报毛园园摄


  1分钟学会淋巴健康自检


  淋巴结是机体产生免疫反应的重要场所,遍布全身。只有比较表浅的部位才可触及,比如颈部、颌下、颏下、锁骨上窝、腋窝、滑车上、腹股沟、腘窝等。


  日常生活中教大家一个自检动作:滑动触摸。


  用食指、中指、无名指三指并拢,指腹平放于被检查部位的皮肤上进行滑动触摸和轻度按压。③


  截图自京医通


  正常的淋巴结:正常人浅表淋巴结很小,表面光滑、柔软,与周围组织无粘连、轻度按压无痛感、无肿大。


  异常淋巴信号:摸到较大(超过1厘米)、偏硬、肿大、疼痛/无痛,不易推动,甚至成串或成团的肿块。


  保护好淋巴健康,注意这5点


  1.注意卫生防感染


  日常生活中注意卫生,预防细菌和病毒感染(如感冒、咽喉炎等)最基本有效的方法,减少病原体入侵的机会;每天认真刷牙、定期检查牙齿,口腔感染(如龋齿、牙周炎)是引起颈部淋巴结肿大的常见原因。


  2.保持规律地运动


  日常保持规律运动的习惯,如快走、慢跑、游泳、骑自行车等。肌肉收缩是淋巴液回流的主要动力,规律运动能有效促进全身淋巴液循环,防止淤滞。


  金鹏摄


  3.避免不必要刺激


  日常注意避免穿过紧的衣物,特别是压迫腋窝、腹股沟等淋巴结密集区域,阻碍淋巴回流;另外,也要注意避免接触刺激性化学物质:如劣质化妆品等都有可能引发过敏或炎症。


  4.受伤要及时处理


  生活中难免受伤,但一定要及时处理,避免引起破损感染。此外,出现喉咙痛、牙龈肿痛、皮肤感染等症状,应及时就医,阻止感染蔓延累及淋巴结。


  5.保持健康的生活


  日常饮食要均衡营养,摄入充足的蛋白质、多吃新鲜蔬果、全谷物、优质蛋白(鱼、禽、蛋、豆类)、充足饮水,为免疫系统提供“弹药”;保证高质量充足的睡眠(成人一般7-8小时),睡眠是免疫系统修复和调节的关键时期。


  此外,长期慢性压力会削弱免疫力,通过运动、冥想、爱好、社交等方式积极减压;吸烟和过量饮酒等都会损害免疫系统功能,增加感染和慢性炎症风险。


  最后,别让一个“小疙瘩”酿成大遗憾!转发提醒身边人,重视身体的异常信号,早发现、早治疗!


  本文综合自:


  ①2025-06-27浙大儿院《5岁男孩确诊肿瘤,已经转移…别忽视孩子身上这种“小疙瘩”》


  ②2024-09-11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摸一摸这个地方,不痛反而更危险!六大警示信号解锁淋巴瘤丨世界淋巴瘤日》


  ③2021-07-09京医通《淋巴肿大可能预示不同疾病,一个动作教你自查》


  来源:健康时报


此文关键字:5岁男孩确诊癌症晚期!别忽视身上这种“小疙瘩”,很多人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