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期肺癌跨过9年!他坦白秘密:抗癌4大法宝里,这件事最有效
2016年,是我终生难忘的一年。
这一年我44岁,正是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命运却跟我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身体偶感不适的我,被诊断为肺癌晚期,且伴随双肺、肺门、纵膈淋巴转移。经过多线治疗后,如今的病灶一直稳定,状态要比大多数同龄的健康人好得多。但我今天想重点和大家说的是,运动给我抗癌路上带来的影响。
01、请把我当健康的人看!
每天早上5点钟起床(冬天是6点),是我多年养成的一个习惯。
简单洗漱一下,喝2碗冲鸡蛋汤,穿好运动装备就出门了。通常一周内选择2天上山跑步,其余5天体育场打球,遇到雨雪天气就在室内体育馆打球。这个习惯伴随了我很多年,除生病放化疗期间,几乎没有间断过。
经常有病友问:“我走点路都喘,你怎么还可以跑步打球?还是早期肺癌吧?”甚至还有很多人说我是误诊了,总之说什么的都有。
其实,我之所以现在仍能进行高强度的运动,与我从小坚持锻炼是分不开的。我喜欢的运动项目比较多,篮球、乒乓球、羽毛球、踢毽子都能来几下子,水平也不算太差;但我最喜欢的还是跑步与打篮球。
刚确诊时,我也系统地学过郭林气功、八段锦。这些锻炼项目当然很好,只是我在锻炼过程中很难达到那种放松入静的境界,所以每次练完后总是找不到那种神清气爽的感觉。
于是我开始尝试在空气清新的山上慢跑。由于自身有多年运动基础,没用多久就能轻松跑完5公里;饮食睡眠也得到了明显的改善。这让我信心大增,之前的恐惧感、压力也缓解了很多。
渐渐地,我开始适当加大运动量,重新拿起了心爱的篮球。
按说我这个年龄,就算是正常人也不太适合打篮球,况且我还是一个肺癌晚期患者;但我偏偏对篮球情有独钟。刚开始只是自己一个人练练投篮,找找手感;球友们也不敢和我玩,都认为我已是大厦将倾、一碰就倒,毕竟癌症在大部分人眼里仍是不治之症。而这更加激发了我的斗志——我暗下决心,一定要颠覆他们的认知,要让他们把我当一个健康的人看待。
不幸的是,2019年2月,肿瘤发生了局部进展。经过28次的肺部放疗,再次得到了控制。又经过一年左右循序渐进的康复锻炼后,我终于回到了原来的篮球俱乐部。重归球场的我满血复活——场下是教练,场上是主力队员,球友们对我的表现都惊叹不已。
他们却不知道,我在背后付出了多少努力,流了多少汗水。
几天前,我们刚参加完周边六县中老年组篮球邀请赛。我担任我们县队的教练兼队员,并且获得了第三名。
02、运动,自己喜欢最重要!
这些年,运动给我带来太多的收获。在抗癌四大法宝(即心态、运动、营养、睡眠)中,我认为运动是它们的根。因为运动可以改变心态、促进消化、改善睡眠,当然前提是选择了适合自己的运动。
一个人置身于鸟语花香的大山里跑步,能感受到大自然的无限美好,多巴胺的分泌能使我保持兴奋和愉悦,并缓解疲劳和精神压力,完全忘记自己是一个病人。打球又是另外一种享受:团队运动有种独特的乐趣,我们经常为一个默契的配合互相喝彩,也经常为一场胜利兴奋不已,每天都在欢声笑语中,那种感觉非常美妙。
除了跑步打球,每次打球前后我还要进行拉伸及抗阻运动。拉伸是为了热身及放松,防止运动中出现损伤;抗阻运动主要以俯卧撑、蹲起、平板支撑、健腹轮为主,是为了增强肌肉力量、改善身体对碳水化合物的代谢、改善睡眠等。
几年坚持下来,我的身体状况越来越好,心态、饮食、睡眠明显得到改善;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缓解了奥希替尼的副作用。奥希替尼最常见的副作用有皮疹、甲沟炎、便秘、腹泻、心脏功能受损、血小板减少;而我除了大拇指甲沟炎外,其余的副作用几乎没有。这些都得益于坚持不懈的运动。
很多朋友善意地提醒我要适度运动,尽量做些轻柔的锻炼;我的主治医生也曾让我不要打篮球。然而,后来看到我的状态后,他说:“既然你喜欢就去打吧,不要过度就行。”而我对“度”的理解是:只要你今天运动后不是很疲劳,不影响一整天的工作,而且第二天体力恢复如初,就不为过度。
至于运动项目,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最好,不必拘泥于形式。强迫自己练习一些不喜欢的项目,只能事倍功半。
03、病友为我带来鼓舞
说到这里,我还要提到一个人,她也对我在抗癌路上的运动方面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她叫星希亚,是一位台湾女作家,2012年确诊为肺腺癌晚期,当时年龄只有32岁;2015年又多发脑转。
她在化疗期间身体虚弱,每天推着输液架绕病床走路;在全脑放疗后,脑部水肿严重,无法行动,但仍然躺在病床上、坐在椅子上坚持练平甩。出院后一直坚持锻炼,从慢跑3公里开始,逐步到每天10公里,甚至在台湾埔里21公里半程马拉松赛中跑出了2小时31分的成绩。2018年,她还参加了女子铁人三项比赛,并非常荣幸地获选为2021年东京奥运会火炬手。
如今的她,虽然经全脑放疗后的后遗症比较严重——眼睛复视、半身不协调等,但仍然活跃在抗癌公益事业上热心帮助别人。她还写了一部非常畅销的书,叫《只是咳嗽,怎么变成癌症末期?》,激励了无数的癌友;在群里分享抗癌经历时,我们也都被她的顽强精神所感动。正是她这种积极面对生活,永不言弃的精神鼓舞了我。比起她的经历,我们真的算不了什么。
04、正常人能做的,我们同样能做到!
说这么多,只是想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病友们:每个人的生命力都是很顽强的,求生欲望也是很强的,不要把自己看得那么的脆弱。即使我们身患重疾,同样可以完成许多正常人能做的事。
有句话说得非常好: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这个病不管早期还是晚期,都不会让你像正常人那样舒舒服服地过;所以我们要想完成一件事,就得比正常人要付出的、忍受的更多,这是非常正常的。
我也经常这也不舒服、那也不舒服,毕竟经历过四次化疗、28次放疗,厄洛替尼加奥希替尼吃了七年多,脏器功能已经造成了不可逆的损伤;每当阴雨天时,身上都有说不出的难受。拇指的甲沟炎,去了2次甲也没有治好,并且双手指甲变得十分的脆,打篮球时一不小心就会裂开。为了防止指甲缝往外渗血,一年四季、只要运动时,手指头就得缠着胶带。不过运动带来的快感早已让我忽略了这种疼痛。
所以,病友们不要因为偶尔的不舒服就觉得是复发了、进展了,然后频繁地检查,把自己弄得像惊弓之鸟。长时间这样很容易导致焦虑,对病情没有一点好处。我们只需要做好定期复查就行。当你心情压抑或者身体偶有不适时,不妨出来走走,到大山里或者公园里运动运动;哪怕是对着大山大吼几声,做做深呼吸也比你呆在家里胡思乱想、躺在床上玩手机好得多。
结语
以上只是个人愚见,觅友们可以作为参考,不必效仿。但还是想跟觅友们说一句话:能动就动起来吧,因为唯有运动治愈一切人生!
文章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同类文章排行
- 晚期肺癌跨过9年!他坦白秘密:抗癌4大法宝里,这件事最有效
- 演员李菁菁瘦到认不出 曾患乳腺癌如今已战胜病魔
- 临床植入式电极精准定位脑深部肿瘤边界
- 当FDA超级加倍重视OS,能否影响肿瘤药物研发格局?
- 预后极差、治疗选择有限 HER2突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迎创新疗法
- “毒杀+饿死” 精准狙击肿瘤 支气管动脉化疗栓塞术为晚期肺癌患者带来生机
- 从“身上痒”到癌症晚期仅3个月,给所有人敲响警钟
- 体检报告里的这些词,可能是癌症警报!建议自查
- 艾瑞妮副作用怎么调理
- 艾瑞妮副作用怎么调理
最新资讯文章
您的浏览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