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好这三步,RET融合肺癌患者少走弯路,活得更长更好!
在肺癌的精准治疗时代,基因检测就像我们治病的“路线图”,帮医生和患者找到最适合的治疗方向。比如RET融合,虽然它在非小细胞肺癌中比较少见(只有0.7%-2%),但一旦检测到,就意味着我们可能拥有了一个非常明确的治疗靶点,是选择治疗方案的关键。
如今,随着选择性RET抑制剂的出现,患者的生存时间和生活质量都有了明显提升。不过,想要让这些好药发挥最佳效果,可不是简单“吃上药”就万事大吉了。从确诊后如何选对药,到治疗期间怎么管理副作用、定期复查,再到万一出现耐药了该怎么办——这治疗路上的每一步,都直接关系到我们最终的治疗效果和生存获益。
今天,就和大家一起聊聊,RET融合的肺癌患者怎样才能走稳、走好这条“精准治疗”的路,把药物的疗效发挥到最大,活得更长、更好!
01、确诊后:科学检测,精准用药
在精准治疗的时代,对于疑似肺癌患者来说,组织学病理诊断是确诊的“金标准”,确诊后的第一步就是要做科学、规范的基因检测。因为只有明确了有相应的基因突变比如RET融合,才能真正吃上对口的“靶向药”。
目前临床常用的基因检测方法有两种,分别是PCR和NGS(二代测序),无论是使用的哪一种检测方式,只要是在正规医院或有资质的检测机构完成,结果都是可靠的,一旦明确了RET融合,就意味着患者有了一个非常清晰的治疗靶点!
至今,选择性RET抑制剂已经成为RET融合的标准治疗方案,普拉替尼和塞普替尼是目前最常用的两种RET抑制剂,相比传统化疗或早期的多靶点抑制剂,它们的作用更精准,副作用也更小。
以普拉替尼为例,普拉替尼一线治疗的客观缓解率高达72%,总生存(OS)超过44.3个月!这意味着大多数患者不仅能看到肿瘤缩小,更有机会让病情长期稳定下来[3]。基于这样优秀的疗效,普拉替尼治疗RET融合阳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已在中美两国完成从加速/附条件批准到完全批准,获批状态一致;值得一提的是,在别的癌症中,普拉替尼治疗RET融合阳性甲状腺癌(含非髓样类型)也同步获批;此外,国内还批准了RET突变型甲状腺髓样癌(MTC),为患者提供国内外一致可及的精准靶向治疗方案
可以说,从确诊到用药的第一步,核心就在于“做对检测、用对药物”,而一旦顺利开启靶向治疗,患者就真正进入了精准治疗的轨道,大大增加了长期是生存的机会。
02、治疗中:规范管理,延长疗效
选对靶向药只是精准治疗的第一步,想要让药物持续发挥作用、把病情稳定更久,治疗期间的规范管理至关重要。
这就像养花,选对了花种,还得按时浇水、合理施肥,才能让花开得更久,治疗也是一样,做好用药、监测、副作用处理这些细节,才能最大化治疗获益。
|以普拉替尼为例:
剂量与服药时间:每天1次,每次400mg,最好固定在早上或晚上服用,让体内药物浓度稳定、疗效更可靠。
空腹服用:吃药前2小时不吃东西,吃药后1小时再进食。例如早上8点服药,6点后不吃早餐,吃完药到9点再正常用餐。空腹服用能让药物更好吸收,避免药效下降。
注意漏服与呕吐处理:
漏服:当天想起来就补服;快到下一次服药时间时,直接按下一次剂量服用,不要一次吃两顿量,避免增加身体负担。
服药后呕吐:不必额外补服,第二天按常规剂量继续即可。
药物与食物的相互作用:
某些药物和食物会悄悄影响靶向药效果:
药物类:苯妥英、卡马西平(抗癫痫)、利福平、利福喷丁(抗结核)、酮康唑(抗真菌)
食物类:葡萄柚汁、杨桃、石榴、桑葚
这些都会干扰药物代谢,可能导致药效下降或副作用增加。因此,不管是处方药、非处方药,还是维生素、保健品,用药前一定要告诉医生,让医生判断能否同时使用。
副作用管理:常见有便秘、高血压、乏力等,通常较轻,可通过饮食或药物改善。具体的应对措施可参考我们之前整理的《RET抑制剂不良反应处理指南》
定期复查与监测
治疗期间的复查同样不可忽视:
复查频率:服药第一个月建议每月复查一次,包括胸部CT、血常规、肝肾功能检查。如患者有脑转移史,医生还可能安排脑部MRI。
复查目的:
抗肿瘤的疗效评估
监测身体对药物的耐受情况,及时发现副作用
病情稳定后,可将复查间隔延长至2-3个月,但即便没有不适,也不能因此忽略复查。很多早期肿瘤变化或轻微副作用,自己可能感觉不到,只有通过检查才能及时发现,让医生及时调整方案,确保治疗既安全又有效。
03、出现耐药:再次检测,寻找突破
在治疗中坚持规范用药、按时复查能让靶向药持续发挥最大的作用,争取更长的病情稳定期。但是肿瘤还是非常聪明,面对药物抑制压力,它可能会悄悄进化导致耐药的发生——复查时原发病灶增大、出现新的病灶,或之前缓解的症状再次出现,这通常意味着耐药。
不过这时候也不用慌,这不是治疗终点,只要找准耐药原因,就能调整方案继续应对。
当下,RET抑制剂的耐药机制已经有部分明确,明确耐药主要有两种原因,都和肿瘤细胞的进化相关:
RET基因本身出现新突变,像G810C/S、Y806C等,这些突变会让原有RET抑制剂难以“抓住”靶点;
肿瘤激活了其他信号通路(即“旁路激活”),比如MET或KRAS基因扩增,就算RET被抑制,这些新通路仍能给肿瘤“供能”。
那我们具体应该怎么办?
首先就是再次做基因检测——优先用NGS(二代测序),通过肿瘤组织或血浆活检,既能查RET的新突变,也能同步检测MET、KRAS等可能激活的通路,只有明确了耐药机制,后续治疗才能“精准发力”。
同时,还需要根据耐药后的“进展模式”来决定治疗方式:
缓慢进展:如果只是单个病灶缓慢增大(如每月1~2毫米),没有新病灶,也没有症状,一般不急着换药,可以考虑联合其他方案治疗,同时缩短复查间隔(如从2个月改为1个月),持续观察。
寡进展:如果仅有单个或少数几个病灶进展(如孤立的脑转移、肾转移),通常会采用局部治疗(手术或放疗,如SBRT)控制进展病灶,同时继续服用原来的RET抑制剂。
广泛进展:如果出现多个病灶增大或新发病灶,就需要更换全身治疗方案,目前以化疗为基础,联合抗血管生成药物、ADC药物、双抗药物等(因RET融合目前尚无获批的二代靶向药)。
全身治疗方案的选择,还需要参考基因检测提示的耐药机制,以便更精准地用药。
联合治疗:比如检测出MET扩增时,用RET抑制剂联合MET抑制剂;
积极考虑入组新药研究:若发生RET二次突变,尝试下一代RET抑制剂,像TPX-0046(国外)、A400(国内)、LOXO260(国外)、APS03118(国内)等(均在临床试验中,对部分耐药突变如RETG810X/L730X有效);
更换治疗方案:培美曲塞为基础的化疗或局部放疗(针对脑、骨等转移灶),仍能有效控制病情。
这边觅健科普君要提醒大家:发现耐药后,不要慌张,关键是尽快明确耐药原因,并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方案。耐药并不意味着无药可用,只要策略得当,仍然可以持续控制肿瘤。
若想要与更多RET融合病友交流,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我们的RET融合专属健管师,进入RET康复交流群
从确诊后的科学检测,到靶向药的规范用药、定期复查,再到耐药后的策略调整,对于RET融合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来说,每一个环节都可能决定治疗的效果。记住三步关键词:规范、监测、应对——这是我们可以掌握的主动策略,也是让治疗发挥最大效果、守护生活质量的关键。坚持科学管理、与医生保持沟通,我们能把药物的效力发挥到极致,把每一天都过得更稳、更好。
文章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同类文章排行
- 管好这三步,RET融合肺癌患者少走弯路,活得更长更好!
- EGFR突变患者进展了别慌,从耐药检测到治疗选择这样做能找到新出路
- 这种药会降低10倍生存期,请肺癌患者警惕使用!
- 免疫治疗对EGFR突变肺癌有效吗?
- 新型免疫细胞疗法TILS,仅一次治疗为晚期头颈癌患者带来“稳定”的希望!
- 晚期肺癌跨过9年!他坦白秘密:抗癌4大法宝里,这件事最有效
- 演员李菁菁瘦到认不出 曾患乳腺癌如今已战胜病魔
- 临床植入式电极精准定位脑深部肿瘤边界
- 当FDA超级加倍重视OS,能否影响肿瘤药物研发格局?
- 预后极差、治疗选择有限 HER2突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迎创新疗法
最新资讯文章
您的浏览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