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生命科学技术学院王忠良教授团队和中国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叶冬熳合作,在国际顶级期刊《Advanced Science》(中国科学院I区TOP期刊,IF=14.3)发表题为“Injectable Autocatalytic Hydrogel Triggers Pyroptosis to Stimulate Anticancer Immune Response for Preventing Postoperative Tumor Recurrence”的最新研究成果。论文第一通讯单位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青年教师饶志萍、博士后陈壮以及西安外事学院青年教师朱钰彤为共同一作,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王忠良教授、青年教师杨鹏和中国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叶冬熳为共同通讯作者。
24年10月,英国医学期刊《BMJ》上一项研究也发现,与没有突然消瘦的人相比,突然消瘦的人在3~6个月内被诊断为癌症的可能性增加。
Blenrep是一种靶向B细胞成熟抗原(BCMA)的抗体偶联药物,由人源化抗BCMA单克隆抗体与细胞毒性载荷auristatin F通过不可切割的连接子结合而成。
在自然界的广阔舞台上,细菌以其独特的异质性和免疫刺激性特质,悄然扮演着激活先天与适应性免疫的双重角色。这些微生物界的小精灵,不仅在维护生态平衡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更在医学领域展现出了它们非凡的潜力。通过合成生物学的巧手,细菌被赋予了新的任务——安全地传递免疫调节化合物,成为增强和指导抗肿瘤免疫反应的理想载体。
能够执行多种任务,识别19种癌症类型,预测患者生存率……近日,来自哈佛医学院等机构的科学家开发了一种名为CHIEF(Clinical Histopathology Imaging Evaluation Foundation,临床组织病理学成像评估基础)的多功能AI癌症诊断模型,表现出类似于ChatGPT的灵活性,远超其他现有的癌症诊断模型。
近年来随着肺癌精准诊疗的快速发展,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已成为EGFR突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标准治疗选择,但靶向耐药是EGFR-TKI难以避免的临床和科学难题,尤其以第三代EGFR-TKI耐药最被临床所关注。如何有效克服耐药,是第三代EGFR-TKI在临床进一步发挥作用、延长患者生存的关键问题,已成为当前肺癌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
据国家癌症中心统计,2022年我国女性乳腺癌死亡率位居前列,严重威胁女性健康。除了遗传、生理以及环境等因素外,社会心理压力也可能是促进乳腺癌发生和进展的因素。
2024年11月13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中科金辰生物科技(合肥)有限公司申请一项名为“一种一管同时检测肿瘤特异性基因突变和甲基化检测方法、组合及其应用”的专利,公开号CN 118932066 A,申请日期为2024年9月。
即使在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疗法时代,大剂量化疗后进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SCT)仍可成为一线治疗后复发或难治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特定人群的治疗选择。lisocabtagene maraleucel和axicabtagene ciloleucel均已于2022年和2023年获得EMA批准用于此适应症,且均已证明优于标准治疗。
小细胞肺癌(SCLC)约占所有肺癌的15%,其中约1/3的患者为局限期疾病(LS-SCLC)。长期以来,LS-SCLC患者多遵循以放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但大多数患者在开始治疗后2年内即会出现疾病复发,两项大样本真实世界数据显示局限期小细胞肺癌患者的mOS不到两年。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疗法是一种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将CAR结构修饰于患者自身T细胞并回输以实现抗肿瘤效应的免疫治疗手段,目前在血液学肿瘤领域获得了巨大成功。在国内阿基仑赛注射液已获批用于复发/难治性大B细胞淋巴瘤(R/R LBCL)患者的二线及后线治疗。CAR-T细胞疗法已展现了显著的疗效和安全性,且仍拥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小细胞肺癌(SCLC)占所有肺癌病例中约15%,且发病呈逐年上升趋势。SCLC作为一种高侵袭性亚型,其患者病情进展较快,预后往往不佳。SCLC分为广泛期SCLC(ES-SCLC)和局限期SCLC(LS-SCLC),既往前者治疗主要依赖含铂化疗,后者则以同步放化疗为主。随着IMpower133和CASPIAN研究率先证明免疫治疗药物联合化疗可延长ES-SCLC患者生存,免疫治疗在SCLC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确立了免疫联合化疗在ES-SCLC一线治疗新标准地位。
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占所有肺癌的 80%以上,早期肺癌患者常无症状,大多数 NSCLC 患者确诊时已处于中晚期,5 年生存率低于 15%。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为代表的免疫治疗深刻改变了晚期 NSCLC 临床治疗策略,ICIs 在晚期 NSCLC 领域逐渐广泛的应用使患者 5 年生存率上升至 15.5%-23.2%。在精准治疗时代背景下,为进一步筛选能从免疫治疗中获益的优势人群、提升整体治疗效果,寻找有效的疗效预测生物标志物是一关键途径。
近年来,微小残留病灶(MRD)检测逐渐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动态监测复发以及预后评估等方面展现出其潜在应用价值。以MRD为指导的临床诊疗有望进一步优化患者管理,为患者带来更多获益。然而,在小细胞肺癌(SCLC)领域,目前关于MRD的应用探索仍较为匮乏。
近年来,我国尿路上皮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的出现掀起了恶性肿瘤治疗领域的一场革命,为无数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也为现代肿瘤医学的发展注入全新动力。在尿路上皮癌领域,ICI也频频取得突破,纳武利尤单抗凭借CheckMate-274研究成为了我国首个获批尿路上皮癌辅助治疗适应症的ICI;而在沉寂已久的晚期尿路上皮癌一线治疗领域,CheckMate-901研究证实纳武利尤单抗联合化疗 vs 标准含铂化疗取得了总生存期(OS)和无进展生存期(PFS)的双重获益,打破了该领域近30年患者长期生存获益的瓶颈。
HER2是一种跨膜糖蛋白受体,参与细胞生长、分化、迁移以及存活,其突变可发生于肺癌(LC)、乳腺癌以及胃癌等多个瘤种。HER2靶向治疗的研发与应用,改写了HER2阳性晚期乳腺癌以及HER2阳性晚期胃癌的治疗格局,并成为了该患者群体的标准治疗手段。而在HER2突变LC领域,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以及抗体偶联药物(ADC)等表现各有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