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癌症药物网! 收藏本站 在线留言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癌症药物网

专一的癌症药物网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

400-700-0899

  • 创新胃癌治疗策略:地塞米松单药预防输注反应,效果不输联合方案

    对于胃癌患者,拉姆西单抗(Ramucirumab,RAM)与纳米白蛋白结合紫杉醇(nab-PTX)的联合疗法是一种常用的治疗方案。然而,这种治疗方案可能会导致患者产生输注相关反应(IRRs),例如发热、寒战、皮疹等。因此,通常会在治疗前给予抗组胺药(H1受体拮抗剂,H1RA)联合地塞米松(DEX)作为预防措施。然而,拉姆西单抗本身作为一种人源抗体,实际发生输注反应的风险较低。因此,一项新的研究开始探讨是否可以只用地塞米松,而不再使用抗组胺药,从而简化预防方案。

  • 压应力竟然左右癌症进展?肿瘤微环境的新发现!

    癌症不仅仅是生物异常引发的疾病,实体肿瘤中还存在一个隐藏的“物理”世界——异常的压应力,这种力对肿瘤的生长、进展和治疗产生了深远影响。随着研究的深入,科学家们开始揭示这种机械力如何左右癌细胞的行为,并且可能是导致癌症治疗耐药性的一大原因。

  • 肺癌免疫治疗中的五大症状簇分析:为精准治疗指明方向

    免疫治疗在肺癌治疗中正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治疗过程中患者所经历的症状常常多样复杂。为了更好地管理这些症状,研究人员对240名接受免疫治疗的肺癌患者进行了详细分析,试图通过症状簇和症状网络的研究来揭示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的关键因素。这项研究帮助医疗团队更精准地应对这些症状,为患者制定更有效的管理方案。

  • BMS-986156:免疫联合疗法治疗晚期实体恶性肿瘤患者的...

    近年来,随着免疫疗法的发展,科学家们一直致力于寻找更加有效的抗癌治疗方案。BMS-986156,这一糖皮质激素诱导的肿瘤坏死因子受体(GITR)激动剂,正在成为癌症治疗领域中的一颗新星。新的I/II期临床试验表明,将BMS-986156与伊匹单抗(ipilimumab)、纳武单抗(nivolumab)联合使用,甚至与立体定向消融放射治疗(SABR)一起搭配,能够显著改善晚期实体肿瘤患者的病情。

  • 免疫治疗相关血小板减少症真实世界数据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近年来已成为对抗多种恶性肿瘤的重要武器,尤其在癌症治疗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效。然而,随着免疫疗法的广泛应用,免疫相关不良事件(irAE)逐渐引起了更多关注。这类不良反应包括皮疹、甲状腺功能异常、肺炎、肝炎等症状,而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作为一种罕见但严重的irAE,可能导致显著的血小板减少和出血风险。

  • 惊!肝癌复发背后的免疫系统“帮凶”

    肝癌是一种具挑战性的癌症,即使在治疗成功后,很多患者的肿瘤仍会复发。近来,斯坦福医学院的一项研究揭示了肝癌复发的一个重要机制:残留肿瘤细胞与免疫系统中的巨噬细胞相互作用,从而逃避免疫系统的监视,并促进癌症再生。

  • 双重免疫疗法加化疗对特定肺癌患者显示出希望

    对于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来说,STK11和KEAP1基因突变的存在常常意味着更差的治疗效果和预后。这些基因突变导致肿瘤对标准化疗和单一免疫疗法的耐药性增加,使治疗变得更加复杂。然而,新的研究结果表明,双重免疫疗法,即将CTLA-4抑制剂tremelimumab加入到PD-L1抑制剂durvalumab和化疗的组合中,能够显著提高这些患者的疗效。

  • 尼达利单抗在胰腺癌治疗中的突破:显著提高患者生存期

    胰腺癌一直是癌症治疗领域的巨大挑战,特别是对于晚期和转移性胰腺癌(PDAC)患者来说,5年生存率不足5%。胰腺癌的微环境复杂,癌症相关的成纤维细胞和免疫细胞形成的纤维炎症微环境,促进了肿瘤的增长。这一环境通过IL1RAP途径促进IL-1信号传导,而IL-1信号与多种促肿瘤细胞因子的产生密切相关。为解决这一难题,Cantargia公司研发的Nadunolimab(CAN04,尼达利单抗)作为IL1RAP抑制剂,带来了胰腺癌治疗的新曙光。

  • 谁是ALK阳性非小细胞肺癌的更佳治疗选择?

    随着研究的深入,lorlatinib(劳拉替尼)逐渐成为治疗ALK阳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热门选择。研究者通过一项网络Meta分析,探讨lorlatinib与其他ALK靶向药物(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在治疗中的比较效果,帮助医生和患者更好地做出治疗决策。

  • 小细胞肺癌为何能快速扩散到全身?研究发现转移的关键原因

    小细胞肺癌(SCLC)是具侵略性的肺癌类型之一,往往在确诊时已经扩散到身体的其他器官。这种癌症的转移速度非常快,使它比其他类型的肺癌更难治愈。癌症的转移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了解SCLC是如何扩散的,对开发更有效的治疗方法至关重要。

  • 二维配位利塞膦酸盐-锰纳米带有望作为一种辅助剂,显著增强放疗...

    近年来,癌症的治疗方法越来越多样化,放射治疗(RT)和免疫治疗是两大主要手段。然而,单靠放射治疗常常无法引发足够强的免疫反应,而单独使用免疫治疗也面临很多挑战。因此,科学家们不断探索如何将两者结合,提升治疗效果。新研究表明,一种名为“二维配位利塞膦酸盐-锰纳米带”的新型纳米材料有望作为一种辅助剂,显著增强放疗和免疫治疗的效果。

  • 伯瑞替尼成为中国首个完全获批的小分子靶向药物,为脑胶质瘤患者...

    2024年4月23日,经过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严格审批,伯瑞替尼肠溶胶囊(商品名:万比锐?)成功获得了其新的适应症批准,该适应症主要针对的是那些具有PTPRZ1-MET融合基因的IDH突变型星形细胞瘤患者,以及具有低级别病史的胶质母细胞瘤成人患者。

  • 科学家发现了一种免疫机制,特殊细胞可以阻止癌细胞的转移

    癌症的转移,即癌细胞从原发肿瘤扩散到身体其他部位,是导致癌症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然而,科学家们一直不明白,为什么有些癌细胞能够在扩散后的数年甚至数十年内保持“沉睡”,而另一些则迅速产生新的肿瘤。近期,美国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医学院的科学家们在研究中发现了一种免疫机制,可以阻止这种癌细胞的转移,或为预防转移性癌症带来了新思路。

  • 晚期EGFR突变型非小细胞肺癌:奥希替尼耐药后的联合疗法探索

    针对晚期EGFR突变型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奥希替尼(Osimertinib,OSI)是目前常用的三代EGFR抑制剂。然而,许多患者在接受奥希替尼治疗一段时间后会出现耐药性,导致疾病进展。为应对这一挑战,研究人员探索了在奥希替尼失效后的治疗方案,其中阿法替尼(Afatinib,AFA)联合贝伐单抗(Bevacizumab,BEV)的组合显示出一定的临床疗效。本文将介绍一项II期ABCD研究,该研究旨在评估这一联合疗法对奥希替尼耐药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 揭示基因调控的奥秘:2024诺贝尔医学奖得主的突破发现

    在2024年,诺贝尔医学奖的荣耀花落两位美国科学家维克多·安布罗斯(VictorAmbros)和加里·鲁夫昆(GaryRuvkun),表彰他们发现了microRNA及其在基因调控中的关键作用。这一发现解开了基因调控领域的一个长期谜题,也为我们更好地理解多细胞生物体内基因的工作原理铺平了道路。

  • 治疗鼻咽癌、胃癌等,9月9款抗肿瘤新药在国内申报上市

    据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不完全统计,9月共有9款抗肿瘤新药在国内申报上市,适应症涉及鼻咽癌、肺癌、胃癌等多个癌种。

  • 记录总数:15804 | 页数:988  <...41424344454647484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