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癌症药物网! 收藏本站 在线留言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癌症药物网

专一的癌症药物网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

400-700-0899

  • 尼达利单抗在胰腺癌治疗中的突破:显著提高患者生存期

    胰腺癌一直是癌症治疗领域的巨大挑战,特别是对于晚期和转移性胰腺癌(PDAC)患者来说,5年生存率不足5%。胰腺癌的微环境复杂,癌症相关的成纤维细胞和免疫细胞形成的纤维炎症微环境,促进了肿瘤的增长。这一环境通过IL1RAP途径促进IL-1信号传导,而IL-1信号与多种促肿瘤细胞因子的产生密切相关。为解决这一难题,Cantargia公司研发的Nadunolimab(CAN04,尼达利单抗)作为IL1RAP抑制剂,带来了胰腺癌治疗的新曙光。

  • 谁是ALK阳性非小细胞肺癌的更佳治疗选择?

    随着研究的深入,lorlatinib(劳拉替尼)逐渐成为治疗ALK阳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热门选择。研究者通过一项网络Meta分析,探讨lorlatinib与其他ALK靶向药物(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在治疗中的比较效果,帮助医生和患者更好地做出治疗决策。

  • 小细胞肺癌为何能快速扩散到全身?研究发现转移的关键原因

    小细胞肺癌(SCLC)是具侵略性的肺癌类型之一,往往在确诊时已经扩散到身体的其他器官。这种癌症的转移速度非常快,使它比其他类型的肺癌更难治愈。癌症的转移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了解SCLC是如何扩散的,对开发更有效的治疗方法至关重要。

  • 二维配位利塞膦酸盐-锰纳米带有望作为一种辅助剂,显著增强放疗...

    近年来,癌症的治疗方法越来越多样化,放射治疗(RT)和免疫治疗是两大主要手段。然而,单靠放射治疗常常无法引发足够强的免疫反应,而单独使用免疫治疗也面临很多挑战。因此,科学家们不断探索如何将两者结合,提升治疗效果。新研究表明,一种名为“二维配位利塞膦酸盐-锰纳米带”的新型纳米材料有望作为一种辅助剂,显著增强放疗和免疫治疗的效果。

  • 伯瑞替尼成为中国首个完全获批的小分子靶向药物,为脑胶质瘤患者...

    2024年4月23日,经过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严格审批,伯瑞替尼肠溶胶囊(商品名:万比锐?)成功获得了其新的适应症批准,该适应症主要针对的是那些具有PTPRZ1-MET融合基因的IDH突变型星形细胞瘤患者,以及具有低级别病史的胶质母细胞瘤成人患者。

  • 科学家发现了一种免疫机制,特殊细胞可以阻止癌细胞的转移

    癌症的转移,即癌细胞从原发肿瘤扩散到身体其他部位,是导致癌症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然而,科学家们一直不明白,为什么有些癌细胞能够在扩散后的数年甚至数十年内保持“沉睡”,而另一些则迅速产生新的肿瘤。近期,美国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医学院的科学家们在研究中发现了一种免疫机制,可以阻止这种癌细胞的转移,或为预防转移性癌症带来了新思路。

  • 晚期EGFR突变型非小细胞肺癌:奥希替尼耐药后的联合疗法探索

    针对晚期EGFR突变型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奥希替尼(Osimertinib,OSI)是目前常用的三代EGFR抑制剂。然而,许多患者在接受奥希替尼治疗一段时间后会出现耐药性,导致疾病进展。为应对这一挑战,研究人员探索了在奥希替尼失效后的治疗方案,其中阿法替尼(Afatinib,AFA)联合贝伐单抗(Bevacizumab,BEV)的组合显示出一定的临床疗效。本文将介绍一项II期ABCD研究,该研究旨在评估这一联合疗法对奥希替尼耐药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 揭示基因调控的奥秘:2024诺贝尔医学奖得主的突破发现

    在2024年,诺贝尔医学奖的荣耀花落两位美国科学家维克多·安布罗斯(VictorAmbros)和加里·鲁夫昆(GaryRuvkun),表彰他们发现了microRNA及其在基因调控中的关键作用。这一发现解开了基因调控领域的一个长期谜题,也为我们更好地理解多细胞生物体内基因的工作原理铺平了道路。

  • 治疗鼻咽癌、胃癌等,9月9款抗肿瘤新药在国内申报上市

    据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不完全统计,9月共有9款抗肿瘤新药在国内申报上市,适应症涉及鼻咽癌、肺癌、胃癌等多个癌种。

  • 大冢制药白血病新药泊那替尼片国内获批

    新京报讯(记者张兆慧)9月9日,国家药监局官网公示,大冢制药(Otsuka)的泊那替尼片获批上市,此次获批的适应症包括:对既往用药耐药或不耐受的慢性髓性白血病(CML);复发或难治性费城染色体阳性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ALL);T315I阳性CML或Ph+ALL。

  • EVIDENCE研究回顾性生物标志物分析提示MRD可预测NS...

    第27届全国临床肿瘤学大会暨2024年CSCO学术年会于2024年9月25日至29日在厦门国际会议中心举办。本届年会纳入了【创新药物临床研究数据专场】,这里将展示众多创新药物成果,为肿瘤治疗带来新契机。来自各地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分享他们的研究与见解。上海市东方医院周斐教授报告了EVIDENCE研究回顾性生物标志物分析:MRD预测Ⅱ-ⅢA期EGFR敏感突变的NSCLC临床结局。

  • 惊!中国乳腺癌微创手术进展

    第27届全国临床肿瘤学大会暨2024年CSCO学术年会于2024年9月25日至29日在厦门国际会议中心举办。本届年会特设CSCO乳腺癌专家委员会精准治疗专场,在此展示众多精准治疗方案,为肿瘤治疗带来新契机。关注精准治疗的新进展,为患者的生命健康带来更多希望。来自各地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分享他们的研究与见解。

  • 肺癌免疫治疗临床研究进展和提高肺癌早期诊断率

    2024世界肺癌大会(WCLC)于2024年9月7-10日在美国圣地亚哥举行,会议由国际肺癌研究协会(IASLC)主办,该协会是世界上较大的致力于肺癌和其他胸部恶性肿瘤的多学科国际组织。在这次年度盛会上,特邀哈佛医学院JacobSands教授深入探讨免疫治疗的临床研究进展和提高肺癌早期诊断率。

  • 携带可操作突变的IV期NSCLC患者若初始未接受TKI治疗将...

    识别和靶向可操作驱动基因改变(AOD)可显著改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预后。然而,基因检测常受到包括检测周期缓慢等因素的阻碍,并导致NSCLC患者初始未能接受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治疗。为此,美国学者基于多中心数据探索了初始未接受TKI治疗如何影响患者临床结局。研究结果已于2024年1月发表于JCOOncolPract杂志(影响因子:4.0)。本文对此进行简要解读和分享,希望能为医务工作者提供新的科研和临床参考,造福更多肺癌患者。

  • 围术期ctNDA在分子水平重新定义NSCLC寡转移

    NSCLC是一种异质性肿瘤,局部治疗对NSCLC预后结局的影响也存在显著的个体差异。已有研究发现,局部治疗可以延长NSCLC全身治疗后的PFS,但仍有相当一部分患者无法从局部治疗中获益。ctDNA已被证实可作为分子级别的肿瘤残留证据,提示患者体内的肿瘤状态。广东省肺癌研究所吴一龙、钟文昭教授团队的研究发现,ctDNA可在分子水平重新定义NSCLC寡转移,并筛选可能从手术切除中获益的患者。相关成果已于2024年ELCC大会上公布,本文对此进行简要解读和分享,希望能为医务工作者提供新的科研和临床参考,造福更多肺癌患者。

  • 转移性结直肠癌治疗新篇章:精准靶向治疗与免疫疗法引领未来

    由福建省抗癌协会癌痛专业委员会和福建省抗癌协会中西医整合肿瘤专委会青年委员会主办的【十邑论坛】开播啦!论坛于每周四推出,带您用中文听原汁原味的美国临床肿瘤学大会(ASCO)研究。本期十邑论坛带来了来自威斯康星大学卡本癌症中心的DustinDeming教授所分享的转移性结直肠癌的新疗法:该领域的发展方向?【肿瘤资讯】特邀泉州市第一医院洪燕妮教授进行相关研究解读。

  • 记录总数:15621 | 页数:977  <...3031323334353637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