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免疫疗法已有40多年历史,可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末,美国和日本的研究走在国际前沿。《科学》杂志认为,癌症研究界在2013年经历巨变,因为酝酿了数十年的癌症免疫疗法终于确定了它的潜力,在临床试验中表现出令人鼓舞的效果。
韩国政府预测境内新冠确诊病例到8月底将每周新增35万例,决定向全国药店投放充足的治疗药品和超500万个新冠抗原检测试剂盒。
癌症不是突然出现的,从正常细胞演变为癌细胞,再到癌细胞增殖形成肿瘤,大多比较漫长,通常还需各种致癌因素长期打配合,感染就是其中之一。当病毒等病原体感染机体后,会通过代谢产物使体内反反复复或持续呈现低水平炎症,对靶细胞产生长期、慢性积累的刺激,使其一直处于“损伤”状态。于是,细胞就可能“失控”、性格大变(变异),逐渐发展成癌。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健康问题的关注度逐渐提高。然而,很多人对癌症的认知存在误区,认为只要不抽烟、不喝酒、少吃油腻食物,就能远离癌症。实际上,这种观点并不完全正确。本文将从科学角度分析生活方式与癌症风险之间的关系,并提供实用建议。
据澳大利亚媒体20日报道,悉尼水务局日前公布了今年6月对当地多个主要自来水厂的水质样本检测结果,其中6家水处理厂的水样中检出被称为“永久性化学物质”的全氟和多氟烷基物质(PFAS),这是悉尼水务局首次证实在饮用水集水区检测到这种物质。
近日,宁波29岁的刘女士万万没想到,吃素半年脂肪肝的程度反而加重了。
当时时间8月15日,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度伐利尤单抗联合含铂化疗作为新辅助治疗,随后以单药度伐单抗作为手术后的辅助治疗,用于可切除(肿瘤≥4 cm 和/或淋巴结阳性)且无已知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或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重排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成人患者。
世卫组织旗下国际癌症研究机构曾发布过2018年全年新发癌症增至1810万例,其中死亡人数达960万人。研究人员根据数据分析,预计未来1/5的男性和1/6的女性可能有机会患癌,其中1/8的男性和1/11的女性死于癌症。而我国2014年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报告显示,新增病例约380.4万例,而死亡人数达229.6万。
世界卫生组织曾提出,三分之一的癌症完全可以预防。大量研究证实,改变不良生活方式、远离致癌物、接种疫苗、保持乐观心态等,都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癌症风险。不过,网络上有关预防癌症的说法五花八门。“人乳头瘤病毒(HPV)疫苗会导致生育率下降或不孕”“不能染发,染发剂会致癌”“服用富硒产品和硒补充剂可以防癌”……针对上述说法,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
因一款胸主动脉支架创新产品“出厂价5万,代理商卖12万”,国家医保局公开问询知名上市国产药械企业。
肺癌?是全球患病率多和死亡率高的恶性肿瘤之一,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虽然接受了根治性手术切除,但仍面临着术后复发、转移的风险。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开启了EGFR突变NSCLC术后辅助靶向治疗的新篇章,使早期NSCLC诊疗更精准、生存更长久。随着精准诊疗的深入探索,基于循环肿瘤DNA(ctDNA)的微小残留病灶(MRD)检测可以早于传统的临床或影像学方法鉴定出早期肺癌患者术后复发,从而提供提前干预的机会。以MRD为指导的临床诊疗,有望进一步优化EGFR突变NSCLC术后管理,或可为患者带来更多生存获益。
一管血可测28种癌症?,同时将领域内产品市场客单价从1万美元降至300美元,检测时间从一周缩短至1天,泛肿瘤早筛领域迎来重大突破。
在世界卫生组织发布高级别警报“全球卫生紧急事件”(PHEIC)两天后,瑞典16日宣布确诊非洲以外新型毒株的猴痘病例。
8月16日,下个月就满37周岁的韩国男星张根硕突然冲上热搜,他在自己的社交媒体公开承认患有甲状腺癌,为了不让粉丝担忧,他特意等到手术结束两周后才发视频。
在世界卫生组织发布最高级别警报“全球卫生紧急事件”(PHEIC)两天后,瑞典16日宣布确诊非洲以外首例新型毒株的猴痘病例。
胃是一个习惯遵守时间表的器官。饥一顿,饱一顿,经常不吃早餐,有时又暴饮暴食,加之熬夜、生活无规律,都会给胃癌发病提供“良好”的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