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18年12月19日,FDA共批准12个抗肿瘤药物,用于胃肠胰腺神经内分泌瘤、非小细胞肺癌等。
紫杉醇过敏反应发生率39%,其中严重过敏反应发生率2%,这种情况在临床上虽不多见,但一旦发生,如抢救不及时,将严重危及病人的生命。
2018年12月27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正式批准信达生物和礼来制药联手开发的PD-1抑制剂——信迪利单抗注射液(商品名:达伯舒?)上市,针对的适应症是至少经过二线系统化疗的复发或难治性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的治疗。
1.不典型增生(atypia):主要指上皮细胞异常增生,表现为细胞大小不等,形态多样,排列紊乱,极向丧失。核大深染,核质比例增大,核形不规则,核分裂像增多(一般不见病理性核分裂像)。细胞具有一定程度异型性,但还不足以诊断为癌。根据病变程度,可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
手术、化疗、靶向治疗大家都有所了解,更不用说免疫疗法了。自免疫疗法在中国上市以来,不管是患者群体还是医生群体,都被各种各样的免疫疗法的信息充斥着。但提到放疗,觅友脑海里更多的是想到放疗给大家带来的一些副作用,比如脑放疗会影响智力,要命的放射性肺炎、严重的皮肤损伤等等。
放射治疗是肺癌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但是放射线,包括X射线、电子线、中子束、质子束及其他粒子束等高能放射线在破坏或消灭癌细胞的同时也损害正常细胞,即存在放疗的副作用。
2018年12月27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正式批准信达生物和礼来制药联手开发的PD-1抑制剂——信迪利单抗注射液(商品名:达伯舒?)上市,用于至少经过二线系统化疗的复发或难治性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的治疗。
PD1免疫治疗盛嚣于世,说起其最钟爱的患者类型,莫属具有dMMR或MSI-H的患者。二线治疗的有效率搞到40%以上。到底有多猛,真实案例给大家分享一下。
近年来PD1的崛起开启了肿瘤的免疫治疗崭新时代,造福众多癌症患者。人体免疫调节机制复杂,其实免疫靶点不只PD1一种,近期研究还发现了LAG-3这一通路。该靶点与T细胞的抑制相关,对此多家公司也成功开发了相应的药物,而且这些药的初步临床数据可观,日后有望成为另一“PD1”。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LAG-3的作用机制及目前的研究数据。
阿法替尼和厄洛替尼分别是EGFR-TKI靶药中的二代和一代药物。他们相比艾乐替尼和吉非替尼,有更强的抑制作用。厄洛替尼是不可逆的EGFR抑制剂,而阿法替尼具有EGFR和HER2双靶点。因此在治疗EGFR突变肺癌这一适应症之外,二者还被都曾被批准用于晚期肺鳞癌含铂化疗失败后的二线治疗(厄洛替尼此适应症后被剔除,阿法替尼通过LUX-lung8获批适应症)。因此在临床也常有人采用两药进行肺鳞癌的后线治疗。那二者相比,哪种更好呢。来自中国的临床医生对当年的LUX-LUNG8研究中67名中国大陆患者进行了数据分析,来回答此问题。
内分泌治疗是雌激素受体阳性(ER+)乳腺癌的主要治疗手段。随着内分泌治疗的发展,耐药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近年来,大量研究探讨了内分泌治疗耐药的机制,已有不少靶向治疗新药临床研究取得成功。本文将主要介绍内分泌联合靶向治疗在逆转ER+乳腺癌耐药治疗上研究进展。
胃癌早期70%以上毫无症状,中晚期才出现上腹部疼痛、消化道出血、穿孔、幽门梗阻、消瘦、乏力、代谢障碍以及癌肿扩散转移而引起的相应症状。
癌症是目前所有疾病中致死率最高的疾病,也是对人的生命健康威胁最大的杀手。癌症的发生多是由于人体器官接受损害程度变大,加剧细胞异常分裂引起癌变,随着年龄的增大,罹患癌症的几率也变高,甚至对于一些有家族性遗传的人来说,因为自身携带的某种突变基因,更是束手无策,大大增大了癌症的发病风险。
癌症的到来总是会让人心惊胆战,但是要知道癌症的发生都是由于人们平时的一些不良习惯积少成多造成的,而想要预防癌症产生也不是不无办法,比如说在平时盯住体重,不要体重升高就是个不错的方式。另外在平时你还需要做好以下几点,这样防癌效果才能更理想一些。盯住体重可预防癌症发生,4种有效防癌方法,癌症离你更远!
近日,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简称“广医一院”)胃肠外科团队再次成功为一位61岁女性实施了超低位直肠癌根治术,并成功为患者保肛,免除“人造肛门”带来的烦恼。此前,该院已经成功开展多例这项手术,让越来越多的超低位直肠癌患者(距肛缘2-5厘米)不仅可以完整切除肿瘤,又能摆脱“人造肛门”带来的痛苦,重新回归正常的生活。
今天我们科普的主角,是近段时间的“明星”抗癌药物larotrectinib,大家应该更熟悉它的代号—LOXO-101。咚咚肿瘤科在过去的推送中,已经做了数次科普:“广谱”抗癌药Larotrectinib上市:针对17种癌症,有效率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