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来,人工智能(AI)成为各界焦点,除了在围棋和无人驾驶上大秀实力,人工智能也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到医疗领域。随着“AI+医疗”的研发成果不断涌现,一些产品已经在国内外多家医院落地应用。整体来看,AI技术对于提升多种疾病的筛查和诊断效率作用明显。在精准医学领域,利用AI对影像、病理、基因等健康医疗大数据进行挖掘,也可以为病人提供更加精准化的治疗方案。
过去20年间,在探究小病灶肺癌中N0期状态的可靠预测因素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然而,一直未能得到测定肿瘤体积方法的清晰阐述,并且对于亚厘米肿瘤患者是否应系统性淋巴结清扫也仍然存在着争议。为此,我国上海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胸外科陈海泉教授与张扬博士等人进行了一项相关研究,该研究结果发表于2012年12月24日的《外科肿瘤学年鉴》(Annals of Surgical Oncology)杂志上。
目前,世界上已有超过7200万女性接种了HPV疫苗。随着HPV预防性疫苗在中国各大城市的迅速普及,安全性成了广大女性关心的首要问题。而部分不良媒体却看准商机,将疫苗的不良反应夸大其词,趁机播散谣言,博人眼球。
靶向治疗极大改善了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生存期,但是会不可避免的出现耐药的问题,这真是一件令人头疼的事。
蛋白质修饰通常是增加一定的官能团到蛋白质中,修饰结果对调控蛋白质活性状态、折叠、稳定性、空间构象和配体结合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常见的蛋白质翻译后修饰过程有磷酸化、乙酰化、泛素化、糖基化和甲基化等,它们使蛋白质的结构更为复杂多样,遗传调控更为精确精细,功能更为完善,作用更为专一。此外,治疗用蛋白质药物代谢动力学特性的优化、药效的提高也可以通过多种方式的化学修饰来实现。
乳腺癌是严重威胁全世界女性健康的第一大恶性肿瘤。2015年,中国新发乳腺癌病例达27.2万,死亡约7万余例[1]。
小明,男,54岁,因“胃癌”做了“腹腔镜根治性远端胃大部切除术”。术后第一天,每日用药清单上有一种药叫“氨溴索注射液”。
等了4年,PD-1抗体KEYTRUDA终于到达中国。据悉,中秋节前后,KEYTRUDA就开始在全国各地近百家药店开售。
近日,国际癌症研究中心公布了一项癌症数据报告。据统计,2018年肺癌、结直肠癌、以及女性乳腺癌,成为了在全球范围内,发病率最高的癌症。而肺癌更是同时占领了死亡率排行榜的第一名,结直肠紧随其后占据了第二,而乳腺癌则位列第五。
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Clinical Cancer Research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图尔库大学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了HOXB13和CIP2A基因自发性遗传改变的相互作用、恶性前列腺癌、疾病高风险以及患者生存率较差之间的关联,前列腺癌是卫生保健领域科学家们面临的一大挑战,每年全球有超过100万新发前列腺癌患者,而且有30万人因该病而死亡。
美国医药巨头强生及旗下杨森制药近日宣布,已向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提交了靶向抗癌药erdafitinib的新药申请(NDA),用于接受化疗后病情进展并且肿瘤中存在特定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R)基因改变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尿路上皮癌(UC)患者的治疗。erdafitinib是一种泛F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今年3月已被FDA授予突破性药物资格。
9月19日,美国生物公司Molecular Templates宣布与武田制药达成合作协议,双方将联合开发CD38靶向的工程化毒素体(Engineered Toxin Bodies ,ETBs)用于包括多发性骨髓瘤在内的疾病治疗。目前该公司主导的CD38靶向ETB候选药物就是之前两家公司合作发现的成果。
伊利诺伊大学芝加哥分校医学院副教授、生物化学和分子遗传学和医学研究者AndreiGartel说:“这项于2月29日在线发表在PLoSOne杂志上的研究表明了如果联合使用两种常规的抗癌战略的话会产生“巨大协同效应。”
8月17日,美国FDA批准日本卫材公司独立研发的甲磺酸仑伐替尼(乐卫玛)用于无法切除的肝细胞癌(HCC)一线治疗。几乎同期,我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于9月4日批准了仑伐替尼在中国上市,用于相同的适应症。由此意味着索拉非尼一线治疗无法切除HCC的垄断了十年的局面被打破,中晚期HCC治疗增添了一项颇具竞争力的优选药物。
Lenvatinib(仑伐替尼,曾用名乐伐替尼)是日本卫村研发的口服小分子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靶点包括VEGFR-1,2,3、FGFR、PDGFR、cKit和Ret,批准用于治疗甲状腺癌、肾癌和肝癌。
有的觅友是家人晚期了,胸水反反复复,有的觅友是一直有胸水,量不大但是依然觉得如鲠在喉,不知如何是好,所以小编就总结这些我们最常关注的胸水问题,看看能不能帮到正被‘凶’着的觅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