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癌症药物网! 收藏本站 在线留言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癌症药物网

专一的癌症药物网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

400-700-0899

  • 我国每年新发现乳腺癌约27.9万,为女性恶性肿瘤发病首位

    10月是乳腺癌防治宣传月。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2017年《中国肿瘤登记年报》显示,乳腺癌居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率首位,每年新发病例约27.9万,并以每年2%左右的速度递增。

  • 癌症放化疗患者有望“吃得下”

    从正在广州巨大创意园召开的“2017缓解癌症放化疗副作用专家研讨会”上了解到,癌症放化疗后“吃不下”问题有望缓解。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大佑生宝”科研小组采用蛋白酶解和分子量截取技术提取的海参全能干细胞肽含有59种活性物,保护胃肠黏膜,从而让患者“吃得下”。

  • Science聚焦:个性化癌症疫苗的新“战绩”

    寻找治疗癌症的疫苗,一直是癌症免疫治疗的一个热门方向,是科学家们坚持了半个世纪的梦想。遗憾的是,很多次尝试都以失败而告终,但个性化疫苗很可能是个例外,将为我们带来新的希望。

  • 美机构与多家公司联手推进癌症免疫疗法

    美国最主要的医学研究资助机构国家卫生研究院12日宣布,它将与11家生物医学公司联手在未来5年投资2。15亿美元,推动癌症免疫疗法的发展。

  • 认识癌细胞才是解决癌症问题的入门

    人体正常细胞衰老、死亡后脱落下来,代之以新的细胞再生。而癌细胞却是增殖异常活跃的细胞,如果营养充足的话,癌细胞将无限增殖下去。人体的细胞大约有10兆个,它们发挥着各自的作用。细胞死亡和再生反复有序地进行着,而各种致癌物质都可能诱发正常细胞突变为癌细胞。在正常细胞中存在的前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在各种物质的损害下发生变异,最终导致细胞恶性变。整个癌变过程是十分漫长而复杂的。

  • 癌症疫苗治疗黑色素瘤获突破

    癌症疫苗由肿瘤特异性抗原和免疫刺激反应佐剂混合制备而成,其原理是通过激活患者自身免疫系统,增强机体抗癌能力,阻止肿瘤生长、扩散和复发,以达到清除或控制肿瘤的目的

  • 科学家开发出新型非侵入性成像技术,可有效预测癌症恶性程度

    近日,来自大阪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研究发现,一种不用标记的多光子显微镜检测技术(NL-MPM)或能对癌症进行定量成像检测,而且该技术具有一定的安全性、不需要对组织进行切除、固定或染色,相关研究刊登于国际杂志Scientific Reports上,研究人员希望这种新型技术能够简化并且降低科学家们对癌症的诊断时间。

  • PD-1抗体抑制剂一天获批三个适应症 癌症治疗新时代到来

    美国FDA批准PD-1抗体Opdivo用于多吉美耐药的肝癌患者;美国FDA批准PD-1抗体Keytruda用于化疗耐药且PD-L1阳性的晚期胃癌患者;日本厚生劳动省批准PD-1抗体Opdivo用于化疗耐药的晚期胃癌患者。

  • 重磅免疫疗法同日获批治疗胃癌和肝癌

    上周五,百时美施贵宝公司(BMS)宣布,其重磅免疫疗法Opdivo(nivolumab)在日本获批,用于治疗不可切除晚期或复发性胃癌,成为全球获批的用于治疗不可切除晚期或复发性胃癌的免疫肿瘤药物。

  • 皮肤突然瘙痒, 皮肤病犯了? 小心或是这些癌症在捣鬼!

    一直以来,痒是大家最难以忍受的感觉,脚底或者腋窝等部位被刺激,会因为痒而耐不住的笑; 被不知名的动物从身上爬过、蚊虫叮咬、皮肤干燥、真菌感染等,会让人产生恼火的痒,其实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痒是比痛更让人忍受不了的感觉。可正因为在生活中,导致痒的感觉原因太多,大家总会疏忽大意,不知道疾病已经趁虚而入。

  • 乳头硬块不痛不痒,大老爷却查出乳腺癌

    因为男性跟女性一样,也有乳腺组织,只是男性的乳腺组织由于没有特定激素刺激生长,所以男性乳房不如成年女性的发达。但是只要存在乳腺组织,都可能发生癌变。

  • 美华媒:95%的美国人都在预防癌症 对未来乐观

    美国侨报网近日刊文称,专家指出,癌症每年会影响到数百万美国人,包括接受治疗的患者和护理照顾他们的亲人。而大约95%的美国人都采取了一些预防癌症的措施。尽管不少人担心癌症,但许多受访者仍对未来持乐观态度。

  • 新一代CTC分离仪,让肿瘤无处可藏

    近年来,基于肿瘤标志物的个体化诊疗发展迅速,CTC作为“液体活检”弥补了临床上获取患者肿瘤组织的不足, 2007年ASCO将CTC纳入了肿瘤标志物行业。CTC有助于研究人员更加清楚地理解肿瘤发展、复发、转移的分子机制以及肿瘤干细胞在EMT、肿瘤转移、耐药性方面所起的作用,对于抗肿瘤药物的研发和应用都有很大的意义。

  • Oncotarget:预测癌症复发的新基因检测方法

    研究人员最近开发了一种新的基因检测方法能够帮助预测癌症复发。线粒体基因可以在癌症病人的活检组织中得到检查,包括乳腺癌、肺癌、卵巢癌和胃癌。线粒体基因检测在预测病人对治疗方法的应答情况方面比目前使用的方法更加准确。

  • 中国癌症发病趋势在变 临床及研究进展较快

    日前在山东青岛召开的2017世界华人医师协会年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赫捷说,中国癌症发病率近年来发生了很大变化,我国肿瘤临床、研究都取得了很大进展,当前应加快完善癌症大数据平台。

  • 癌症靶向治疗方法研究取得新进展

    近日,国际材料领域权威期刊《美国化学会 纳米》(ACS Nano)刊发了我校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博士生李仕颖的最新研究成果,论文题为《一种用于肿瘤靶向饥饿治疗和光动力学治疗的仿生级联反应器的研究》,影响因子达到13.942,指导教师为化学学院张先正教授。

  • 记录总数:8686 | 页数:543  <...4744754764774784794804814824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