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博替尼治疗克唑替尼和塞瑞替尼耐药的ROS1融合肺癌患者
患者A
一位70岁男性,以往偶尔抽烟,确诊为3b期(T1N3M0)NSCLC,一线治疗方案为紫杉醇/卡铂同步放化疗,之后是培美曲塞/顺铂/贝伐单抗化疗。二年后发现ROS1融合阳性,开始服用克唑替尼,11.2个月后疾病进展,换为塞瑞替尼(Ceritinib,又名色瑞替尼),无效。参加了一项靶向药的临床试验也无效。开始卡博替尼(Cabozantinib,XL184)40mg每天一次,肿瘤部分缓解,6.5个月后非靶病灶增大,卡博替尼的剂量调整为一天40mg/隔天60mg,继续有效了7.3个月。他服用卡博替尼的唯一副作用是轻度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在四个月后自行缓解。
患者B
一位45岁女性,不吸烟,确诊为3a期(T3N2M0)NSCLC,一线治疗方案为紫杉醇/卡铂同步放化疗,15个月后,发现多发脑转移,进行全脑放后,紫杉醇/卡铂贝伐单抗化疗。肿瘤进展后发现ROS1融合阳性,开始服用克唑替尼,13个月后,脑转移病灶复发,最大的病灶直径12毫米。换为塞瑞替尼,无效,最大的脑转移病灶直径增大到19毫米。她接着参加了一项化疗新药的临床试验,无效。对4个脑转移病灶进行了立体定向放疗。培美曲塞/贝伐单抗化疗,7个月后全身进展。开始卡博替尼40mg每天一次,脑转移病灶缩小,肺部病灶稳定,4.9个月后肺部进展,然后死亡。她服用卡博替尼的副作用是一级皮肝干燥和肺动脉栓塞。
患者C
一位52岁男性,以往偶尔抽烟,确诊为4期(T4N3M1b)NSCLC,脑,骨和肌肉转移。一线治疗方案为培美曲塞/顺铂化疗,并对4个脑转移病灶进行了立体定向放疗。全身进展后发现ROS1融合阳性,开始服用克唑替尼,10个月后,脑和肌肉转移病灶进展。换为塞瑞替尼,无效,最大的脑转移病灶直径增大到16毫米。开始卡博替尼40mg每天一次,肿瘤稳定,7.4个月后二处肺部肿块进展,进行了立体定向消融放射治疗,效果良好。然后继续服用卡博替尼,脑转移病灶稳定时间达15个月。他服用卡博替尼的唯一副作用是一级皮肤过度角化。
患者D
一位68岁女性,不吸烟,确诊为4期(T2aN2M1b)NSCLC,骨转移。一线治疗方案为培美曲塞/卡铂化疗,并对肺部和胸骨病灶进行了放疗。肿瘤进展后发现ROS1融合阳性,开始服用克唑替尼,35个月后,肺部进展。开始卡博替尼40mg每天一次,三周后因为2级头晕减量到20mg每天一次,肿瘤稳定,但2个月后因头晕和肺动脉栓塞停药。因为之前服用克唑替尼时副作用轻微,肿瘤进展也非常缓慢,又重新开始服用克唑替尼。
卡博替尼是美国Exelixis公司研发的小分子多靶点TKI:MET、VEGFR123、ROS1、RET、AXL、NTRK、KIT。美国FDA于2012年批准卡博替尼胶囊(140mg每天一次)用于治疗进展性,转移甲状腺髓样癌(MTC)患者,于2016年批准卡博替尼片剂(60mg每天一次)用于治疗经抗血管生成治疗的晚期肾细胞癌(RCC)患者。
ROS1激酶结构域的某些位点常发生耐药突变,这些突变会导致肿瘤细胞对TYPEI型ROS1抑制剂如克唑替尼和塞瑞替尼产生耐药。卡博替尼不仅占据ATP结合位点,还能通过守门员突变进入非活性“DFG-out”构象形成的疏水口袋,对产生耐药突变的ROS1基因仍具有抑制作用。
卡博替尼40mg(相当于50.8mg卡博替尼苹果酸盐)每天一次的剂量时,血药浓度高达643nM,足以抑制ROS1耐药突变。当然因为每个患者的肿瘤负荷、有效血药浓度和副作用不一样,可根据具体情况对卡博替尼的剂量方案进行细调。
文章源自希望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同类文章排行
- 广泛期小细胞肺癌二线治疗新进展:安罗替尼+伊立替康,能带来哪些新希望?
- 全球首个针对DLL3的三特异性抗体与创新双抗药联合治疗小细胞肺癌,获批临床试验
- 奥希替尼耐药后怎么办?EGFR突变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第二战场”:埃万妥单抗?
- 肺癌没法手术?神药DS-8201+免疫治疗“逆转困局”真实案例!9个月无复发!
- 近40%胃癌患者的新希望!Satri-cel首次让CAR-T治疗实体瘤取得“硬胜利”
- 免疫治疗正在改变癌症治疗,但高血糖风险需要警惕
- EBC-129:靶向CEACAM5/6的新型ADC,为胰腺癌治疗打开新局面!
- 免疫治疗必读:下午3点前用药效果最佳!无进展生存期翻倍!
- 面对奥希替尼耐药,Necitumumab的加入能否逆转局面?
- HER2突变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生存及预后因素
最新资讯文章
您的浏览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