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唑替尼逆转洛拉替尼耐药一例
自2016年AliceT.Shaw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报道了一例克唑替尼逆转洛拉替尼耐药(ALKC1156/L1198F)之后,最新一期临床肺癌杂志(ClinicalLungCancer)又报道了一例克唑替尼逆转洛拉替尼耐药病例。
※治疗经过
一位40岁女性于2012年10月确诊为肺腺癌,分期为cT1bN2M1c,IVB,多发脑转移。手术切除了位于脑右颞叶的一个大病灶,并检测出ALK融合阳性。全脑放疗之后,2012年11月开始克唑替尼治疗,部分缓解,至2013年8月进展。
然后开始6个疗程的培美曲塞联合卡铂序贯11个疗程的培美曲塞,于16个月后进展。2014年11月开始阿来替尼,部分缓解,10个月后进展。多西他塞单药化疗无效,接着使用克唑替尼,锁骨上淋巴结,纵膈淋巴结和右肾上腺转移病灶进展,脑右额叶新增病灶。
患者随后参加洛拉替尼二期临床研究,所有转移病灶缩小,9个月后发现一处纵膈淋巴结转移病灶直径增大25%。该临床研究允许疾病进展后继续使用洛拉替尼,但不允许局部治疗,因为此处纵膈淋巴结转移病灶增长缓慢,而且其它病灶稳定,洛拉替尼继续使用了7个月。此后患者拒绝化疗,于2017年10月重启克唑替尼,纵膈淋巴结转移病灶明显缩小,14个月后全身病灶仍在稳定中。
※基因检测
作者使用赛默飞新一代测序(OncomineDxTargetTest,23个基因)检测了脑病灶手术切除标本和洛拉替尼治疗前后的纵膈淋巴结转移病灶标本,结果见表1。
所有的标本均显示MET蛋白高表达,脑病灶手术切除标本中MET呈高水平磷酸化,洛拉替尼治疗前的纵膈淋巴结病灶标本中MET磷酸化消失,洛拉替尼治疗后的纵膈淋巴结病灶标本中MET呈局部高水平磷酸化。
再使用赛默飞新一代测序(OncomineComprehensiveAssayv3,161个基因)检测了洛拉替尼治疗后的纵膈淋巴结病灶标本,发现一个低等位基因频率的ALK突变(G1269A)和MET扩增(2.61)。
※讨论
MET扩增是布格替尼、赛瑞替尼、阿来替尼和洛拉替尼的耐药机制之一,而克唑替尼是ALK/ROS1/MET抑制剂。
文章源自希望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同类文章排行
- 管好这三步,RET融合肺癌患者少走弯路,活得更长更好!
- EGFR突变患者进展了别慌,从耐药检测到治疗选择这样做能找到新出路
- 这种药会降低10倍生存期,请肺癌患者警惕使用!
- 免疫治疗对EGFR突变肺癌有效吗?
- 新型免疫细胞疗法TILS,仅一次治疗为晚期头颈癌患者带来“稳定”的希望!
- 晚期肺癌跨过9年!他坦白秘密:抗癌4大法宝里,这件事最有效
- 演员李菁菁瘦到认不出 曾患乳腺癌如今已战胜病魔
- 临床植入式电极精准定位脑深部肿瘤边界
- 当FDA超级加倍重视OS,能否影响肿瘤药物研发格局?
- 预后极差、治疗选择有限 HER2突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迎创新疗法
最新资讯文章
您的浏览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