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非替尼又添适应症 EGFR阴性也能用?
非小细胞肺癌(NSCLC)大约占肺癌的80%,其中肺腺癌所占比例最高。对于肺腺癌患者来说,EGFR一定是颇为关注的基因之一。对于EGFR突变的患者,可以使用靶向药物EGFR-TKI进行治疗,往往能取得较好的临床结果。那么对于未发现EGFR突变的肺癌患者,还能使用EGFR-TKI治疗吗?今天笔者就用一个病例来给大家揭晓答案。
该患者是一名72岁的男性,在过去2个月中因阵发性咳嗽和咳痰就诊,既往无吸烟史。经胸部CT检查发现,左肺上叶有2.3cm的结节(如下图A所示)。患者接受了胸腔镜下左肺上叶切除术和区域淋巴结清扫术,病理诊断为肺腺癌,pT2apN0M0,临床分期 IB期(如下图B所示)。患者出院后定期随访,未接受任何辅助治疗。
随访至第5年时,复查CT扫描显示左肺下叶有多发结节出现,提示局部转移复发(如下图所示)。通过细针穿刺对其中一个结节进行活检,结果仍是肺腺癌。但是基因检测发现EGFR 18-21外显子突变为阴性。
患者随后接受顺铂+吉西他滨化疗(顺铂:每3周1个周期,第1至3天25 mg / m 2;吉西他滨:第1天和第8天1000mg / m 2)。4个周期后复查CT,提示完全缓解(如下图A所示)。化疗5个月后,CT提示左肺下叶再次出现复发病灶(如下图3B),但在其他部位没有观察到新的复发病灶出现。随后,进行了6周期的培美曲塞治疗。不幸的是,疾病仍在进展(如下图C所示)。
接着使用FISH检测,发现肿瘤组织中存在EGFR基因扩增(如下图所示)。基于该检测结果,医生决定采用每日口服250mg吉非替尼作为患者的三线治疗方案。给药30天后,CT显示左肺下叶的转移病灶已完全消失(如上图D所示),并且在身体其他部位未发现转移病灶。临床疗效评价为完全缓解。
以上是该病例的全部治疗过程。在这个案例中,通过基因检测并未发现有EGFR突变,但是通过FISH检测后发现存在EGFR的扩增,于是大胆尝试了吉非替尼治疗。没想到病情居然能达到完全缓解。
除了NSCLC,EGFR扩增可见于各个癌种
一项回顾性研究纳入了28584例Guardant Health及1434例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UCSD)收录的多癌种患者,采集血液样本,利用NGS方法对患者基因情况进行分析。
结果显示:
在28584例Guardant Health患者中共有8.5%出现EGFR扩增:中位扩增拷贝数为2.55,1+、2+和3+的患者分别占了2.9%、4.6%和1%。EGFR扩增最常见的癌种为结直肠癌,16.3%患者检测到EGFR扩增;其次为非小细胞肺癌,9%患者检测到EGFR扩增。
在UCSD队列,EGFR扩增在1434例患者的发生率为6.8%,中位扩增拷贝数为2.55,1+、2+和3+占比为3%、3.3%和0.5%,最常见的癌种是非小细胞肺癌(30%)、乳腺癌(14.7%)和结直肠癌(12.6%)。
本案例通过对EGFR未突变患者进行细分,从EGFR扩增入手来制定治疗方案,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打破了TKI药物只能用于EGFR突变患者中的固有思想。目前肿瘤分子层面的发病机制特别复杂,这方面的研究尚处于盲人摸象阶段,希望随着基因检测的进步(如NGS)可以将癌症"真面目"逐渐揭开,也为我们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提供更详细的参考。
文章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同类文章排行
- 管好这三步,RET融合肺癌患者少走弯路,活得更长更好!
- EGFR突变患者进展了别慌,从耐药检测到治疗选择这样做能找到新出路
- 这种药会降低10倍生存期,请肺癌患者警惕使用!
- 免疫治疗对EGFR突变肺癌有效吗?
- 新型免疫细胞疗法TILS,仅一次治疗为晚期头颈癌患者带来“稳定”的希望!
- 晚期肺癌跨过9年!他坦白秘密:抗癌4大法宝里,这件事最有效
- 演员李菁菁瘦到认不出 曾患乳腺癌如今已战胜病魔
- 临床植入式电极精准定位脑深部肿瘤边界
- 当FDA超级加倍重视OS,能否影响肿瘤药物研发格局?
- 预后极差、治疗选择有限 HER2突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迎创新疗法
最新资讯文章
您的浏览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