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进展脑膜转移,奥希替尼加量160mg处理,稳控病情!
EGFR突变的肺癌患者比其他类型的肺癌患者更容易出现脑转移。脑转移的出现会极大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存期,是我们临床治疗过程中必须要重视的。而在肺癌脑转移的人群中,脑膜转移比脑实质转移更为难处理。伴有脑膜转移的晚期NSCLC患者的生存期往往只有3-9个月。而对于脑膜转移的患者目前的治疗方法有限,奥希替尼和AZD3759是目前靶向药物中入脑能力较强的两类药物。但相较脑实质,软脑膜的治疗效果还是不令人满意的。下面的这个案例就是通过双倍药物剂量成功控制脑膜转移,为大家分享一下。
患者为56岁的中国男性,2013年确诊后进行了手术治疗,术后进行了辅助化疗。2016年出现胸腔淋巴结的转移和脑转移,就诊于香港的某医院。进行基因检测显示具有经典的L858R的突变,按照当时的医疗条件,患者首先使用了一代靶向药吉非替尼250mg,qd标准剂量治疗。在治疗1年以后,即2017年,患者的活动性能力下降,脑转移进展,出现了脑膜转移。再次基因检测,未发现T790M基因的出现。患者对脑实质的3个病灶进行了立体定向放疗,并对脑膜转移进行了全脑的放疗。患者拒绝了后续的化疗,采用了吉非替尼联合PDL1单抗阿特朱单抗的治疗,早期出现了短暂的疗效后,患者CEA肿瘤指标迅速增高,从2017年10月的26ng/mL增长到12月的149ng/mL。PET-CT也检测到颅外不活跃的病灶出现。
虽然基因检测无T790M的突变,但是奥希替尼对常规突变如L858R依然起效并且疗效更佳。因此医生在2017.12给患者更换了3代的奥希替尼,初始的使用剂量是正常用量80mg,每天一次。治疗3个月,CEA下降到了61ng/mL。但是随后情况转坏,CEA开始逐渐升高。MRI和PET-CT显示脑膜转移有所进展。根据在BLOOM研究中,有采用160mg奥希替尼治疗脑膜转移患者的研究依据,医生在2018.3立即给患者增加了靶药剂量至160mg。复查MRI显示脑膜转移和脑转移均出现明显的肿瘤缩小(见下图)。增量后,患者出现了一个皮疹反应,采用激素软膏和抗过敏药物治疗后控制。在治疗6个月后,由于皮疹持续存在,患者的药量剂量减回正常80mg。2018年12月复查,脑部MRI显示脑膜有轻微的进展,给患者进行了甲氨蝶呤的鞘内注射治疗,但患者因耐受不了不良反应而停止鞘内化疗方式。在写本篇文章时,患者仍然在进行奥希替尼80mg的口服在治疗。患者除了记忆力差(可能是由于之前的全脑放疗),神经系统稳定,可活动。
A:奥希替尼加量前(脑膜强度明显增高);B:奥希替尼加量治疗6个月后
这是一例比较经典的通过加量靶向药物来逆转耐药的案例。为临床处理难治性脑膜转移提供可参考范本。
而通过加量手法来解决脑转移的临床用药技巧,由来已有,感兴趣的医患朋友可以点击下文链接,阅读更多经典案例和研究。
奇招!EGFR靶药耐药后,没有药?脉冲或加量使用,也可控制难治病情!
懂靶药属性,善用靶向,能为很多EGFR突变患者带来更长的生存契机。
版权声明
本文版权归找药宝典所有
同类文章排行
- 管好这三步,RET融合肺癌患者少走弯路,活得更长更好!
- EGFR突变患者进展了别慌,从耐药检测到治疗选择这样做能找到新出路
- 这种药会降低10倍生存期,请肺癌患者警惕使用!
- 免疫治疗对EGFR突变肺癌有效吗?
- 新型免疫细胞疗法TILS,仅一次治疗为晚期头颈癌患者带来“稳定”的希望!
- 晚期肺癌跨过9年!他坦白秘密:抗癌4大法宝里,这件事最有效
- 演员李菁菁瘦到认不出 曾患乳腺癌如今已战胜病魔
- 临床植入式电极精准定位脑深部肿瘤边界
- 当FDA超级加倍重视OS,能否影响肿瘤药物研发格局?
- 预后极差、治疗选择有限 HER2突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迎创新疗法
最新资讯文章
您的浏览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