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科研团队取得肿瘤治疗新成果 “内外兼施”提升疗效
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发布的2020年全球最新癌症负担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新发癌症病例1929万例。其中,中国新发癌症病例457万例,癌症死亡病例300万例,新发癌症人数、癌症死亡人数均位居全球第一。
如何高效治疗肿瘤,愈发为社会所关注。7日记者从浙江大学杭州国际科创中心获悉,该中心的申有青团队在肿瘤纳米药物递送载体和肿瘤免疫治疗方面均取得新进展,相关成果日前已分别发表在《自然生物医学工程》(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和《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上。
外力:“击鼓传花式”攻破肿瘤“防线”
申有青团队介绍,实体肿瘤就像一个由细胞层层叠叠包裹起来的“球体”,受到传统载体限制,药物抵达“球体”附近后,就会停住“脚步”,很难突破层层细胞渗透到肿瘤内部。
此次,该团队研制出一种具有细胞膜亲和力的聚合物-药物共轭物,可以不粘附蛋白但与肿瘤细胞结合。新型纳米药物递送载体将有效解决上述问题。
“载体不粘蛋白质是药物从血管外渗进入肿瘤细胞的先决条件。”该团队科研人员解释,肿瘤细胞表面带负电荷,因此常规的药物载体常做成正电荷,以利于进入细胞。但含正电荷的药物载体又会和血液中的蛋白质相互作用,导致其渗入细胞的能力减弱。
“而我们研制的纳米药物是一种与磷脂结合的聚合物(英文名OPDEA),对蛋白质没有粘性,能够‘击鼓传花式’层层递进攻破肿瘤‘防线’。”该团队科研人员表示,静脉注射后,该药物可以在血液中循环,进而在血浆和红细胞表面之间保持动态平衡,最终实现癌症药物的高效输送,大幅度提升疗效。
据悉,该项科研成果不仅具有较大临床转化价值,还将助力设计转化型抗癌纳米药物。
内功:“自我改造”抑制肿瘤生长
如果说新型的药物载体是通过外部力量助力肿瘤治疗,那么免疫疗法就是通过对人体自身细胞的改造,而后精准对付肿瘤细胞,从而提升疗效。
据介绍,使用抗体阻断受体和配体的相互作用可使人类的T细胞恢复正常,从而助力肿瘤治疗。但由于肿瘤穿透性差等原因,大尺寸抗体往往很难发挥作用。
近日申有青团队发现了一种高效的免疫治疗小分子——5-羧基-8-羟基喹啉(IOX1),其与肿瘤化疗药物阿霉素(DOX)结合后,可以减少实体肿瘤的生长。
“目前我们已经通过小鼠模型验证,这种方法可以消除各种小鼠的癌症,并使其产生长期的免疫记忆。IOX1通过JMJD1A/β-catenin/P-gp通路抑制癌细胞的p-糖蛋白,并显着提高DOX诱导的免疫刺激性免疫原性细胞死亡。”该团队表示,该方法为高效无抗体化疗的免疫疗法开辟了新思路。(生物谷Bioon.com)
同类文章排行
- 管好这三步,RET融合肺癌患者少走弯路,活得更长更好!
- EGFR突变患者进展了别慌,从耐药检测到治疗选择这样做能找到新出路
- 这种药会降低10倍生存期,请肺癌患者警惕使用!
- 免疫治疗对EGFR突变肺癌有效吗?
- 新型免疫细胞疗法TILS,仅一次治疗为晚期头颈癌患者带来“稳定”的希望!
- 晚期肺癌跨过9年!他坦白秘密:抗癌4大法宝里,这件事最有效
- 演员李菁菁瘦到认不出 曾患乳腺癌如今已战胜病魔
- 临床植入式电极精准定位脑深部肿瘤边界
- 当FDA超级加倍重视OS,能否影响肿瘤药物研发格局?
- 预后极差、治疗选择有限 HER2突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迎创新疗法
最新资讯文章
您的浏览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