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甲双胍真的能抗乳腺癌么?!
全球范围内,在所有治疗糖尿病的药物中,二甲双胍是治疗“2型糖尿病”的首选以及全程药物,也是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的首选药物,被一些患者称作“降糖神药”。
此外,民间还一直流传着二甲双胍可以防癌、减肥、抗衰老、保护心血管、改善肠道菌群,甚至“防雾霾”……而被称之为“神药”。目前,临床已证明糖尿病患者使用二甲双胍可将所有癌症的发生风险降低30%。而二甲双胍和乳腺癌的关系科学家们也一直在不断地摸索,在今年的SABCS大会上,公布了二甲双胍用作早期乳腺癌患者的辅助治疗时的结果。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二甲双胍辅助治疗HR阳性乳腺癌,
失败?!
3CCTGMA.32试验(NCT01101438)中研究人员试图确定二甲双胍能否根据肥胖与乳腺癌预后不良之间的关联以及该药物促进体重减轻和降低胰岛素水平的能力来诱导更好的肿瘤反应。
与安慰剂相比,二甲双胍每天两次服用850毫克,持续5年,4周后每天服用一次。如果患者在1年内被诊断为浸润性乳腺癌并且手术后切缘阴性,则他们有资格参加这项研究。肿瘤必须分期为T1c到T3和N0到N3,T1cN0需要额外的不良特征。所有患者都必须接受标准的乳腺癌治疗并且没有糖尿病。
主要分析对象为ER/PR阳性乳腺癌患者,二甲双胍组有1268名患者,安慰剂组有1265名患者。他们的中位年龄分别为52(范围,25-74)和53(范围,25-74)岁,62.1%和60.2%为绝经后。共有52.5%和54.2%的肿瘤分期为T2,大多数疾病为2级或3级。此外,16.5%和17.4%的患者为HER2阳性疾病,97%的患者接受曲妥珠单抗(赫赛汀)治疗。
结果分析表明:雌激素受体(ER)阳性和PR阳性疾病患者的结局在二甲双胍组和安慰剂组之间相似,分别有18.5%和18.3%的患者出现了IDFS事件(HR,1.01;95%CI,0.84-1.21;P=.93)。两组间远处、局部/区域和对侧侵袭性复发率以及新原发癌的发生率相似。
总的来说,二甲双胍组有131名患者(10.3%)死亡,而安慰剂组为119名(9.9%)(HR,1.10;95%CI,0.86-1.41;P=.47)。二甲双胍组的死因包括乳腺癌(n=99;7.8%)、其他原发性恶性肿瘤(n=15;1.2%)和心血管疾病(n=4;0.3%)以及其他因素(n=13;1.0%),比率与安慰剂组相似。
二甲双胍组共有21.7%的患者经历了3级或更高级别的不良反应,而安慰剂组为18.7%。症状包括恶心、呕吐、腹胀和腹泻。
由此可以得知,在标准治疗的基础上使用二甲双胍不能改善ER/PR+(任意HER2表达)和ER/PR-(任意HER2表达)患者的IDFS、OS以及其他乳腺癌相关结局。因此,这类乳腺癌患者不应在标准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二甲双胍。
但是,有趣的是,在探索性分析中的620例HER2阳性病例里,与安慰剂组相比,服用二甲双胍的患者发生IDFS事件较少(HR,0.64;0.43-0.95;P=.026);使用二甲双胍的患者死亡人数也较少(OS的HR,0.53;95%CI,0.30-0.98;P=.038)。
snp基因和IDFS与二甲双胍之间存在显着的相互作用(HR,0.51;95%CI,0.31-0.83;P=.007),而AA基因型的患者对二甲双胍没有益处(HR,1.32;95%CI,0.58-2.96;P=.51)。
本研究的结论不能指导没有糖尿病的乳腺癌患者使用二甲双胍。同时,二甲双胍对HER2+乳腺癌的效果也还需要更多的研究去进一步证明。
本文版权归汝爱一生所有,
同类文章排行
- 管好这三步,RET融合肺癌患者少走弯路,活得更长更好!
- EGFR突变患者进展了别慌,从耐药检测到治疗选择这样做能找到新出路
- 这种药会降低10倍生存期,请肺癌患者警惕使用!
- 免疫治疗对EGFR突变肺癌有效吗?
- 新型免疫细胞疗法TILS,仅一次治疗为晚期头颈癌患者带来“稳定”的希望!
- 晚期肺癌跨过9年!他坦白秘密:抗癌4大法宝里,这件事最有效
- 演员李菁菁瘦到认不出 曾患乳腺癌如今已战胜病魔
- 临床植入式电极精准定位脑深部肿瘤边界
- 当FDA超级加倍重视OS,能否影响肿瘤药物研发格局?
- 预后极差、治疗选择有限 HER2突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迎创新疗法
最新资讯文章
您的浏览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