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科联合发布PVD方案在治疗新诊断伴肾功能损害的多发性骨髓瘤的探索
近日,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以下简称朝阳医院)血液科高文教授与北京协和医院(以下简称协和医院)李剑教授共同发起的一项前瞻性全国多中心研究探索了泊马度胺联合硼替佐米和地塞米松(PVD方案)在伴肾功能损害的新诊断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相关工作发表于Blood Advances上(Q1,影响因子7.5)。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肾功能损害是多发性骨髓瘤的一种常见并发症,约发生于20%-40%的新诊断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出现肾功能损害的骨髓瘤患者整体生存预后较差,通过治疗后若肾功能可恢复,则可改善生存率。但目前国际上对这部分患者仍缺乏标准治疗方案推荐。因此,对于合并肾功能损害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急需可改善肾功能的有效抗骨髓瘤疗法。
在这项前瞻性多中心II期临床研究中,共入组了来自全国28家医院的61名患者,均为新诊断伴肾功能损害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其入组时中位肾小球滤过率(eGFR)仅为12.9 mL/min,且有12人(19.7%)接受了血液透析治疗。入组患者规律应用最多9个疗程的PVD方案治疗,其中符合自体移植条件者在3-6个疗程后进行自体造血干细胞采集和移植。
研究结果显示,PVD方案对肾功能恢复效果不错,肾脏缓解率在治疗3个月时达到了75.4%,并随着时间推移进一步提高至78.7%。中位肾脏缓解时间仅为21天。在12名初始接受透析的患者中,有8名(66.7%)成功脱离了透析,中位脱离透析时间为接受PVD治疗后的第26天。分析结果显示,血清游离轻链的早期快速下降(在第22天下降超过82%)是肾脏得以缓解的重要因素。
在血液学疗效方面,PVD方案同样有着较高的缓解率。该研究队列中,血液学的总体缓解率达到了91.8%(其中VGPR以上缓解率为77.0%,完全缓解率55.7%)。研究人员还对21例完成了9疗程PVD治疗或接受了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进行了二代流式的微小残留病(MRD)检测,其中有18例(85.7%)达到了MRD阴性(敏感度10-6)。在中位随访16个月后,队列中位PFS、OS尚未达到。
除了有效性以外,PVD方案也具有较好的安全性,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其他研究基本类似,其中3级以上不良反应主要为感染(19.7%)、骨髓抑制(14.8%)和周围神经炎(4.9%)。
总体而言,上述研究成果表明,PVD方案在伴肾功能损害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中表现出了良好的疗效和可接受的安全性,可考虑作为此类患者的治疗选择。本研究团队的后续临床研究也在进行之中,力争为这一预后不良的患者群体争取更大的生存希望。
文章摘自网络,侵删
同类文章排行
- 管好这三步,RET融合肺癌患者少走弯路,活得更长更好!
- EGFR突变患者进展了别慌,从耐药检测到治疗选择这样做能找到新出路
- 这种药会降低10倍生存期,请肺癌患者警惕使用!
- 免疫治疗对EGFR突变肺癌有效吗?
- 新型免疫细胞疗法TILS,仅一次治疗为晚期头颈癌患者带来“稳定”的希望!
- 晚期肺癌跨过9年!他坦白秘密:抗癌4大法宝里,这件事最有效
- 演员李菁菁瘦到认不出 曾患乳腺癌如今已战胜病魔
- 临床植入式电极精准定位脑深部肿瘤边界
- 当FDA超级加倍重视OS,能否影响肿瘤药物研发格局?
- 预后极差、治疗选择有限 HER2突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迎创新疗法
最新资讯文章
您的浏览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