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吁靶向药物纳入医保遏制“癌中之王”
由于死亡率高、转移率高、治疗难度大,黑色素瘤被称为“癌中之王”。目前,维莫非尼是我国批准的一个治疗黑色素瘤的靶向药。而该特效药物尚未纳入医保目录,高昂的费用让很多能够得到有效治疗的患者望而却步。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日前,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副院长、中国临床肿瘤学会黑色素瘤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郭军教授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维莫非尼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超过95%的BRAF突变的黑色素瘤患者,通过服用维莫非尼,病情就能得到很好的控制。他呼吁维莫非尼纳入国家医保目录,让中国黑色素瘤患者能够得到和国外患者一样有效的治疗方案。
黑色素瘤是一种来源于黑色素细胞的恶性肿瘤,是皮肤肿瘤中恶性程度高的瘤种。皮肤型黑色素瘤逐渐浸润到皮肤深层,最终进入血管或淋巴通道,就会迅速传播到全身各个器官。一旦发生转移,患者的5年生存率仅为4.6%。
数据显示,我国黑色素瘤发病率为1-2/10万,但近年来呈上升趋势。郭军介绍,虽然我国黑色素瘤发病率相对较低,但我国人口基数大,但实际上我国是一个黑色素瘤的发病大国,每年约有2万的新发病例,相比之下,澳大利亚是全球黑色素瘤发病高的地区,发病率为我国的50倍,但每年的新发病例仅1.2万。郭军说,与西方白种人不同,我国的黑色素瘤类型恶性程度更高。我国约50%的黑色素瘤分布于四肢末端的皮肤,如足底、手掌和甲下等位置(称为肢端型),更容易发生皮下或皮肤转移;另外还有20%为粘膜型,主要发生在消化道、鼻腔、鼻旁窦、泌尿生殖系统粘膜,恶性程度较皮肤型黑色素瘤更高,预后更差。
无论是肢端型、粘膜型,还是皮肤型黑色素瘤,都可能发生BRAF突变,中国约25%的患者存在BRAF基因突变。这类患者的肿瘤进展速度远比没有突变的患者快得多,且容易发生多发皮下转移和脑转移。郭军打了个比方,BRAF基因属于驱动基因,相当于动车车头带着肿瘤快速发展,而且BRAF突变往往发生在年轻患者身上。
郭军告诉记者,对于黑色素瘤的治疗,尤其是转移性黑色素瘤,过去国内没有其他更好的方法,主要以化疗为主,但实际上,黑色素瘤对化疗和放疗都不太敏感,化疗对没有BRAF突变的患者有效率仅5%-7%,在BARF突变的患者中更是只有2-3%。国外一线的治疗方法都不再使用化疗,而是使用免疫治疗和靶向治疗。
据悉,全球用于治疗BRAF突变阳性的无法手术切除或转移性黑色素瘤的靶向新药维莫非尼(Vemurafenib)去年在中国正式上市,中国黑色素瘤治疗自此迈入靶向时代。该药于2017年3月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加速批准,并已被纳入《中国黑色素瘤诊治指南(2017版)》中,成为BRAF突变患者治疗的一类推荐药物。
文章摘自网络,侵删
同类文章排行
- 广泛期小细胞肺癌二线治疗新进展:安罗替尼+伊立替康,能带来哪些新希望?
- 全球首个针对DLL3的三特异性抗体与创新双抗药联合治疗小细胞肺癌,获批临床试验
- 奥希替尼耐药后怎么办?EGFR突变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第二战场”:埃万妥单抗?
- 肺癌没法手术?神药DS-8201+免疫治疗“逆转困局”真实案例!9个月无复发!
- 近40%胃癌患者的新希望!Satri-cel首次让CAR-T治疗实体瘤取得“硬胜利”
- 免疫治疗正在改变癌症治疗,但高血糖风险需要警惕
- EBC-129:靶向CEACAM5/6的新型ADC,为胰腺癌治疗打开新局面!
- 免疫治疗必读:下午3点前用药效果最佳!无进展生存期翻倍!
- 面对奥希替尼耐药,Necitumumab的加入能否逆转局面?
- HER2突变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生存及预后因素
最新资讯文章
您的浏览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