靶向c-Met的新型ADC为EGFR野生型非鳞状NSCLC患者带来新选择
2024年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年会于9月13日-17日在西班牙巴塞罗那召开。这场医学盛会涵盖肿瘤基础研究、转化研究以及最新临床研究进展,宛如一场与疾病斗争的拉力赛,不断刷新多项瘤种的生存纪录。在本届ESMO中,一项研究评估了一种靶向c-Met蛋白抗体偶联药物(ADC)治疗EEGFR野生型非鳞状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数据。
研究背景
c-Met蛋白在NSCLC中常发生过表达。ABBV-400 是一种靶向 c-Met 的ADC。在这项正在进行中的针对晚期实体瘤成年患者的I期临床研究(NCT05029882)中的剂量递增阶段(N=57),ABBV-400展现了良好的耐受性和初步的抗肿瘤活性。研究者在本次大会上报告EGFR野生型NSCLC患者队列的剂量扩展阶段结果。
研究方法
该研究招募了经过铂类化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和/或靶向治疗后病情进展的EGFR野生型非鳞状NSCLC患者。患者接受ABBV-400治疗,剂量为2.4 mg/kg(n=39)或3.0 mg/kg(n=9),每三周一次(Q3W)。研究的主要终点包括评估ABBV-400的安全性、耐受性、药代动力学(PK)以及初步疗效。肿瘤组织中的c-Met蛋白表达通过免疫组化(IHC)在中心实验室进行评估。
研究结果
EGFR野生型队列共招募了48例患者,患者的中位年龄为66岁(范围:32-85岁),中位既往治疗次数为2次(范围:1-9次)。中位治疗持续时间为3.5个月(范围:0.7-10.6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3.7个月。疗效分析显示,患者的初步客观缓解率(ORR)为44%。具体见如下图表。目前正在进行探索性生物标志物分析,以评估c-Met蛋白表达与治疗反应之间的关联。在48例患者中,有30例仍在接受治疗,因此尚未达到时间事件终点。
安全性方面,入组患者均发生了治疗期间发生的不良事件(TEAE),其中 63% 的患者发生了 ≥ 3 级的 TEAE,最常见的 TEAE 为骨髓抑制(65%)和胃肠道反应(60%)。≥35%的患者发生的任何级别TEAE包括贫血(54%)、恶心(42%)、食欲下降(38%)和中性粒细胞减少(35%)。≥10%的患者发生了≥3 级TEAE,包括贫血(25%)和中性粒细胞减少(15%)。此外,间质性肺病/肺炎的发生率为6%。导致停药或剂量减少的TEAE发生率分别为10%和33%。
ABBV-400在EGFR野生型非鳞状NSCLC患者中展现出良好的耐受性和抗肿瘤活性,未来需要进一步的临床研究来全面确认其疗效和安全性。目前,ABBV-400在其他NSCLC亚型中的疗效评估也在进行中。
文章摘自网络,侵删
同类文章排行
- 管好这三步,RET融合肺癌患者少走弯路,活得更长更好!
- EGFR突变患者进展了别慌,从耐药检测到治疗选择这样做能找到新出路
- 这种药会降低10倍生存期,请肺癌患者警惕使用!
- 免疫治疗对EGFR突变肺癌有效吗?
- 新型免疫细胞疗法TILS,仅一次治疗为晚期头颈癌患者带来“稳定”的希望!
- 晚期肺癌跨过9年!他坦白秘密:抗癌4大法宝里,这件事最有效
- 演员李菁菁瘦到认不出 曾患乳腺癌如今已战胜病魔
- 临床植入式电极精准定位脑深部肿瘤边界
- 当FDA超级加倍重视OS,能否影响肿瘤药物研发格局?
- 预后极差、治疗选择有限 HER2突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迎创新疗法
最新资讯文章
您的浏览历史
